下载APP

【白夜谈】感谢拖延症

南回归线
文化 2020-08-28
文化 > 【白夜谈】感谢拖延症
收听文本
0:00/0:00

8月27日下午1点30分的时候,我还完全没想好今天的白夜谈到底要写点什么。

思考这个问题期间,我刷了三遍微博,逛了两个论坛,重温了一遍《黑神话:悟空》的实机演示,看了罗翔老师昨晚刚更新的普法视频,然后下楼买了瓶无糖可口可乐。

回到工位时我告诫自己,不要再拖延了,真的真的该写稿了,不然今天的白夜谈鸽了指定没我好果子吃。

而且我已经拖过一天了 而且我已经拖过一天了

于是我闭上双眼,深吸一口气,继而在缓缓睁眼并吐气的过程中摒除了拖延带来的焦虑——尽管稿子依旧没有动笔,但我还是气定神闲地把“拖延症”三个字丢进搜索引擎,开始了新一轮网上冲浪。

这轮探索自然是有成果的。“拖延症具体症状”、“拖延症治疗方案”之类徒增焦虑的话题这里就不多展开了,真正令我产生兴趣的是,竟然还有不少人致力于发掘拖延症的好处。

大家都知道,在互联网中寻找可用的资料很多时候相当于粪中淘金,有关“拖延症的好处”也一样,不少言论十分离谱。

比如说“拖延症让我们受人喜欢”,是因为“拖延症”是病友交流的最好作料,是深刻体现自己人畜无害的有力标签,和“只要我成为一个废物,就没有人能够利用我”有异曲同工之妙。

好一个进可攻退可守 好一个进可攻退可守

还有更过分的,说拖延症是通往觉悟的道路,如果你一直拖延一件工作,那就说明这件工作可能完全不适合你。

按照这个理论,我应该当场辞职弃笔从耕,去觉醒真正的自由意志。可事实是,我的自由意志不仅没有觉醒,强行压下去的焦虑反而回升了。

幸好,研究“拖延症好处”的人也不完全是些纸上谈兵的家伙,部分有真材实料的研究报告还是给予了我继续把稿子拖下去的信心和勇气。

192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布卢玛·蔡戈尼克做了一系列实验,并根据后续结果提出了“蔡戈尼效应”,即相较于已经完成的工作,人们比较容易记得未完成的,或是被打断的工作。

实验具体内容 实验具体内容

蔡戈尼克后来表示,与学习时不休息的学生相比,那些在学习中稍作休息,做些完全不相干的其他事情的学生更容易记住所学内容。换言之,就是处于拖延状态中的工作会让人更加难以忘记,虽然你表面是在拖延,但你大脑的潜意识其实一直在默默上班。

这让我在拖延之余感到十分安心。我隐隐感受到,虽然笔仍旧没动,但潜意识其实已经在帮我写稿了。

再一个激励我的是2011年搞笑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约翰·佩里,他的获奖作品是《结构化拖延法》。

这是一篇有关“如何巧妙利用拖延症”的个人经验总结,开篇就引用了美国幽默作家罗伯特·本奇利的一句话:“任何人都能做任何数量的工作,只要那不是他当时该干的活儿。”

正如佩里本人所言:“早在好几个月前,我就想写这篇文章了。为什么现在才动笔?是因为我终于有空了吗?不对。我有学生作业要改,有教科书订单要填,有一份国家科学基金的申请要审阅,还有一堆论文初稿要读。我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为了不去干那些事。这就是我称之为‘结构化拖延法’的精髓所在。“

你看,这就是佩里老爷子全篇文章中的唯一配图,图注是“作者工作没做但是仍然在用海草跳绳"。

作者夜谈没写但是仍然在搜索这种图片 作者夜谈没写但是仍然在搜索这种图片

这让我猛然间原谅了乔治马丁。

2011年写完《冰与火之歌》第五卷后,马丁接了好几部新剧,出席了一堆漫展,博客保持高强度更新,直到疫情爆发才宣布进入闭关赶稿状态——而第六卷依旧遥遥无期。

从“结构化拖延法”的角度来看,马丁固然是在拖稿,但他和宫崎英高在游戏上的梦幻合作《Elden Ring》,很有可能就是马丁为了不写《冰与火之歌》而给自己找的事。就这点而言,我个人还是希望他能拖出风采,拖出水平。

乔治马丁撰写了From Software新作《Elden Ring》的神话故事 乔治马丁撰写了From Software新作《Elden Ring》的神话故事

当然,我能不能原谅乔治马丁是一回事,管夜谈的那位会不会原谅我又是另一回事。由于今天的大部分工作时间都在研究拖延症,拖到下班前一刻时,我只能借助一直在默默上班的潜意识完成这篇稿子。

感谢拖延症,没有它就没有今天这篇白夜谈。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8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南回归线
23°26′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