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为什么“不汉化就差评”正在变多?

Oracle
大事件 2016-10-26
大事件 > 为什么“不汉化就差评”正在变多?
编写负面评论是不公平的,因为没有中文。我们是一个小团队,虽然我们在早期访问,我们不能负担的翻译游戏到中文:(

在《足球经理2017》的“抢先体验版”评测中,开发者面对Steam用户的差评,通过机器翻译做出了上面的回应。这个差评原因,如果只下图看,只是因为游戏是英文的,没能提供中文版本,所以玩家怒而差评。

在“抢先体验”阶段,《足球经理2017》收到的类似差评已经很多。而在近几天游戏开放预购后,差评同样席卷了整个评测区。

“不汉化,就差评”到底是否合理,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前段时间在知乎上就此也有相当多的讨论,涌动着鲜明的价值观冲突。与以往不同的是,类似“在商店页面群体刷差评”的行为,在舆论上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持。而同样的事情要是搁两年前,舆论环境或许会大相径庭。

我在之前一家媒体工作的时候,有个游戏评测栏目,规定要标明优缺点。有时候作者想不到啥缺点可写了,就在缺点栏里写个“没有中文”,结果就会被读者吐槽,说:“没有中文怎么能是游戏的缺点?”

可见在很多人眼里,语言环境是个“外部因素”,不应该影响对游戏的评价。这种观念多会出现在老一辈的玩家心中,我猜是因为过去有段时间我们的正规单机游戏环境太贫乏,缺乏足够的正版引进,导致老一辈的玩家在没有汉化包的时候不得不去啃外文版,久而久之养成了一种“顺其自然”的心态。

同时你会发现,面对一个游戏时,老一辈玩家的心态往往是“作品”,而不是“商品”。这导致部分人不太会考虑“购物体验”一类的东西——古时候压根没有买正版游戏的渠道啊,偶尔有买水货正版的,也基本不会指望什么中文支持——本来商品的来源就是不是本国语言环境,跟买个原版书和影碟差不多的感觉。

在PS2漫长的生命周期里,诞生了超过一万款游戏,但只有50款左右的官方中文游戏(包括繁中)


这个现象一直延续到了国内的主机玩家群体中。PS4和Xbox One时代,中文游戏已经比前几代主机丰富了很多。但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主机玩家在听到某某游戏有中文版的时候,依然会有一种“意外之喜”的感觉,同时也极少发生“没中文就差评”的争端。因为主机市场目前在国内依然是个半水货的市场,真正面向大陆地区发售的游戏还是很有限,大部分玩家只能寄居在港服或者美服——这时候中文版自然成了一个额外的恩赐,而不是应得的服务。

这种单机游戏玩家的群体心态,随着Steam支持人民币支付,进而正版用户数量大幅上升之后,发生了一种微妙的变化。

这种变化体现在,新一茬习惯Steam购物的玩家,理所应当地将“商品体验”纳入到了对游戏的评价中,对中文的需求变得理所应当。

同时,由于大陆地区的游戏销量上涨,也使得支持中文的新游戏也迅速增多。目前Steam上的简体中文游戏有709个,其中一半以上是在2015年11月4日Steam支持人民币支付后发行的。这也意味着,只有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新的简体中文游戏数量已经超过Steam过去所有简体中文游戏之和。

中文游戏的增多,反过来也让国区Steam用户的中文版诉求更强,进而使非中文游戏从“正常”变得不合理起来。

对游戏软件来说,母语支持是一个非常自然的要求,但这种要求在长期处于非正常环境下的国内游戏市场往往被压抑,而在市场成熟的国外,这种要求就会干脆很多。一位国内的开发者曾说过:如果你的游戏上Steam绿光投票,如果没有英文介绍,便会有一堆老外投反对票。

与《足球经理2017》类似的差评事件曾在韩国发生过。去年《猎魔人3》的主机版支持韩文界面和字幕。但买了PC版的韩国玩家并没有发现有韩文支持。雪上加霜的是,数字发售平台的官方信息一片混乱:GoG平台提示日文版和韩文版发售将会推迟,而Steam页面则仍然显示支持韩文,于是愤怒的韩国玩家在评论区里写下大量差评。

此事的结果是,《猎魔人3》的开发商向韩国玩家道歉,并将《猎魔人》与《猎魔人2》免费赠送给韩国玩家作为弥补手段。

但即便玩家的对中文游戏的诉求上升,也并非所有不支持中文的游戏会遭遇大量差评。对于某些优秀的英文游戏,国内玩家呈现出了极其包容的心态。

“游戏很好,要是支持中文就更好了。”“游戏很好,要是支持中文就更好了。”

上面这种评价,是一种特别理想的状态,即“善意的建议”。那么为什么这次对《足球经理2017》,大家就不善了呢?要知道“足球经理”系列已经十几年如一日不支持中文了,玩家只能靠民间汉化,为什么到了这一代就忍不了了呢?

这个说来话长,大致的前因是,去年有玩家去开发商论坛情愿,官方发言人回应说国区销量过两万就会支持中文(原帖已删)。但在今年国区销量已经超过3万的情况下(第三方工具Steamspy的公开数据,非100%准确),开发商否认SteamSpy的数据,表示只相信Steam的官方数据(非公开),不相信国区销量已到2万,拒不支持中文。

而对于文章开头“我们只是小团队,无法负担中文的成本”的回应,也招致很多玩家的不满。在玩家们看来,支持中文的成本并没有想象中的高,况且开发商还支持了比中国区更小的市场的语言,一共支持了包括韩语在内的15国语言,无论是市场占有率还是成本都不是一个很好的理由。

就在前不久,国内NGA论坛上还疑似汉化组(爆棚,此前汉化了历代足球经理)成员对此事的回应,如果按照贴中所述,官方支持中文的成本几近于0。

因中文支持缺失而招致大量差评的游戏并非《足球经理2017》独一个,今年早些时候的《战锤:全面战争》也在中国区遭此待遇——只因为游戏正式上线后,玩家并没有看到官方承诺的中文支持。到这里大家也能看出一些规律了:无论是《足球经理2017》《战锤:全面战争》还是前文提到的韩文版《猎魔人3》,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官方此前做出了某种承诺,事后却未兑现”,因此遭致玩家刷差评报复。

起码就目前来看,没有中文不可怕,很多时候玩家依然会理解。但承诺过的语言支持如果没有顺利兑现,就会招来很严重的后果——毕竟不能销量和口碑便宜都占。目前《足球经理2017》在Steam商店页面的整体评价是“褒贬不一”,这个结果是从453个评价中汇总出来的。也就是说,只需要中国区200多个差评,就能将这个游戏在全球的评价拉下水。

图中给差评的玩家已经有了较长的游戏时间图中给差评的玩家已经有了较长的游戏时间

至于集体刷差评的行为本身,可能在有些人眼里显得过于“不理性”,进而上升到“群体素质”,得出一种“丢人丢到国际上”的负面印象。但事实上,在Steam评论区里刷差评,简直是最合理且仅有的抗议渠道了。因为Steam评价全部来自正版用户,没买游戏不能评价,因此评价象征着一个顾客的最直接意见(肯花180元只为给个差评的也是真爱)。如果很多购买了游戏的人都给了差评,那么基本可以象征着这个市场里的受众的整体意见。

当然,理想中的情况是,大家都能给出“游戏很好,要是支持中文就更好了”这类“善意的建议”,提出“合理诉求”,充分尊重厂商的人权,毕竟,厂商有出不支持中文的自由不是?

但话说得糙一点,暴力革命也是革命嘛,有些东西和平争取得来,有些东西可能只有暴力才能争取得来。我支持大家给好评鼓励,也支持大家花了钱之后给差评的自由。唯有如此,正版市场才能压过盗版,然后再谈厂商的人权。

所以,在Steam规则允许的范围内,我认为“不汉化就差评”在短时间内是一个有益的趋势。象征历来被人奉为艺术的单机游戏,正在从一个单纯的文化作品,变为更成熟的市场里的商品,接受着自由市场的检验。偶尔因语言问题给一个差评,或者因开发商未兑现承诺而去集体刷差评,都是可以接受的,事情本身无关是非对错,最多只到了让部分人感到些许不适的程度——比如若有人想看点正经评论,发现全被刷差评的刷屏了,半天刷不到有效评测,这时会感到很不爽,比如下面这位……

但是,如果刷差评被恶意利用,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因为评测数量是远少于实际销量的。一个游戏销量已经过十几万,评测可能也就一千条。这时候如果有某个市场占用率极低的市场里,有个群体故意刷了几百条差评,就会显著降低这个游戏在全球市场的整体评价——比如极端的情况下,哪怕中国区有且仅有200人买了《足球经理2017》,每个人都写差评,依然可以造成“褒贬不一”的总体评价,从而影响到游戏之后的销量。但这种情况太极端了,目前来看似乎没有什么组织有这样做的必要?

我们今天早上在公众号yysaag里的同一篇文章里做了一个投票,目前的结果如下,这里搬运一下,有兴趣的也可以前去投票:微信原文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3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Oracle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