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 业界
庆祝10岁生日,率土把紫禁城“搬进”游戏
Fishook
22小时前 发布

什么样的游戏,能像标题所说的那样,把紫禁城“搬进”游戏世界里?

不少人第一反应可能是:得有实力。

考虑到《率土之滨》近十年来的商业成绩与其在SLG品类中的牢固地位,产生这样的认知无可厚非,因为确实是凭借跨越生命周期的长线运营能力,才使得游戏有这份余裕在文化领域做沉淀。

点点数据显示,截止至10月17日,《率土之滨》在iOS平台近4年来的下载量再创新高,其中2025年对比2022年增长约40%。

但有能力去培养游戏的文化属性,与要不要去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显然又不能够一概而论——如果只将文化合作视为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交易,无疑是看轻了游戏作为文化载体的潜力,也低估了传统文化的份量。

最近《率土之滨》在十周年庆节点与北京故宫观唐展开的联动,就是一个合适的观察窗口,可以从中一窥其备受传统文化IP青睐的缘故。


1

这次联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丰富。

首先被重新构建的是游戏内的视觉符号。不仅仅有玩家所熟悉的故宫场景:红墙黄瓦、玉阶金殿、檐角飞兽。这座象征着至高无上皇权的建筑,玩家也能有机会搬进自己最熟悉的主城。

与此同时,两幅故宫典藏画像——《洛神赋图》和《关羽擒将图》首次以游戏画像的形式亮相,且完全免费回馈给玩家;联动行军外观参考了明代历史名画中“大汉将军”的服饰。

形式虽多样,但仍能清晰感受到,游戏在方方面面尽力贴近故宫的文化形象。不仅展现出庄严肃穆的一面,也传达出活泼生动的气息,让玩家既能体会历史文化的厚重,又能欣赏其美感。

这种基于真实历史文化的数字再造,一方面强化了游戏的历史氛围,同时又让这一文化地标以更生活化、更互动的方式被感知。

落到具体的游戏玩法上,官方推出了以“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为主题的“玉玺服”,玩家在赛季中不仅要争夺洛阳,还将以“夺玺”之名展开联盟间的权谋博弈。

“玉玺”这一意象,既契合率土“争霸一统”的核心玩法,又借助紫禁城的文化象征,为玩家的征途增添了历史的厚度——从整体来看,也正是诸多细节上的契合,成就了双方的这次深度联动。

对故宫观唐而言,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这座历经明清两代王朝的皇家禁苑,已然成为向全民开放的文化殿堂。从高墙深院的“禁宫”,到开放包容的“博物馆”,故宫本身的转变,正是传统文化不断寻找新表达的过程。

至于迎来十周年的《率土之滨》,和故宫观唐联动本身就是一件足够“有排面”的事件:不是说以一种较低的姿态被故宫“承认”、“接纳”了,而是借由这次联动,进一步凸显自身“求真求实”的文化气质,用文化属性,而非游戏内的数字资产奖励,去满足玩家对仪式感的情感需求。

类似的案例其实不少,比如说率土不久前和动画电影《三国的星空第一部》展开的联动。

两者的契合点同样在于对历史文化的敬畏与再诠释。电影选择以“星空”视角重新解读三国,将人物关系、时代精神与宇宙意象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更宏观也更诗意的叙事;而《率土之滨》十年来坚持以真实古代战争为底色,通过武将、地图、制度、兵制、爵位、官职等一系列细节还原历史格局。两者虽然媒介不同,却都在进行同一项挑战——如何让历史不止被记住,而是被重新体验。

在这个娱乐内容更迭迅速的时代,选择以轻量化、碎片化的方式来消费历史文化再正常不过,尤其是三国这种影响力广泛的题材,已经很难把故事讲出花来,反倒是提炼特征之后再进行虚构创作的做法,往往更具想象空间。

但《率土之滨》对历史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认真挖掘,谨慎表达的态度,或许也正是这份克制与敬意,使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追求:要借传统文化为游戏增色,也要让游戏成为传统文化新的延伸方式。


2

随着国内游戏行业的发展,有关游戏与传统文化结合的讨论和研究也日渐深入。前段时间有传播学者提出的“三境—三维”分析框架,恰好能为理解率土的文化传播逻辑提供了一个明晰视角。

概括来讲,游戏传播传统文化可触达的三重境界分别是——符号境、知识境、观念境;实现这些境界的具体手段则落在人物、环境与行动三个维度。将这个矩阵套用在《率土之滨》的实际操作上,其实不难感知它是如何将传播传统文化当作一项长期事业来经营的。

《国产数字游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路径、现状与认知》《国产数字游戏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路径、现状与认知》

第一层符号境,意味着将大量精细化的历史符号搬进游戏内容。故宫观唐的联动内容不再赘述,再往前追溯,今年8月,游戏与浙江兰溪八卦村进行跨界联动,在丞相祠堂前进行了一场跨越时空的祭奠,而游戏中的八阵图玩法,其雏形本就来自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的《八阵图》......诸如此类,《率土之滨》已经在更早之前尝试“将经典三国文化融入游戏玩法中。”

6月,游戏与剑门关景区联动,在世界地图中新增名胜剑门关,还原了蜀道的“难于上青天”;5月有汉中和勉县、许昌……加上之前和武汉、绵竹等各地博物馆的合作,对古代奇珍异宝在游戏中的精致还原,无不展现出率土对“考据”的精益求精。

对符号的精雕细琢是创造游戏沉浸体验的基本功,同时也是辅助玩家深入感触历史文化的基础——玩家先被具体的事物吸引,历史才由“抽象的文本”变为“可感的物件”。

第二层知识境,更多体现在讲故事的工艺与史观的搭建上。比如率土一直保持更新的《人物志》系列动画短片,就不仅是单纯的人设PV,更多是将人物放回时代语境中进行叙述:结合多源史料,从而塑造角色的成长弧光。

以董卓为例,《人物志》既展示其早年征战的经历,也解释了权力氛围如何塑造其性格;对汉灵帝刘宏,则着重体现朝堂的纷乱,“大势所趋”与个人抉择的交织——不是洗白,而是从更全面的角度呈现历史人物的真实样貌与人性的复杂。

与《人物志》异曲同工的还有“率土人物考”,这是率土与北大历史系合作的长期文化工程,首期覆盖800名武将,文本严谨、注引详实,引用《三国志》《后汉书》《华阳国志》等典籍,并在游戏内以条目、注释、语境短文的方式呈现。

官方对此的表述是:“希望能从这些古籍资料里重返历史的现场,触摸历史的脉搏,去发现那些被岁月尘封的动人细节。”

最终进入观念境,实际上就是结合游戏载体,探索、传承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价值理想。

比如刚刚结束的“原创主题月”系列活动,率土就鼓励玩家以“率土人物考”为蓝本进行进一步挖掘创作;针对二十四节气,又邀请玩家根据自身对三国武将的理解,参与到游戏内二十四节气武将画像的创作中 。

这实质上映射出传统文化如何融入游戏环境中,最终成为游戏文化的一部分。往远了看,同盟战前的檄文攻伐环节,几乎已经成为率土like的标识和不成文的规定;往近了看,这次故宫观唐联动,游戏也制作了专门的宣传短片,以文物拟人的形式,讲述了真实玩家化用古代兵法,加以“当代智慧”的趣闻。

据了解,10月25日将在洛阳举办首个线下“率土玩家博物馆”,表面上是收藏玩家有关率土的“物品记忆”,实则也表达了率土对游戏积年累月与玩家共创游戏文化的重视和珍视。

玩家投稿“保证书”玩家投稿“保证书”

符号引发兴趣,知识提供理解,观念转化为实践,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传统文化IP努力适应新时代,也需要游戏官方的深入钻研和玩家群体的积极响应,三者合力,才有可能将传统文化和游戏的结合抬升至新的高度。


结语

放眼国内,率土在文化层面的布局可谓起步早、眼光远,兼具大局意识与战略耐心。而在竞争日趋激烈、长线化成为主旋律的当下,正是这种文化底蕴,构成了它最稳固的向心力。

在这件事情上,《率土之滨》做得极为坚决,而最终受益的,也绝不会仅限于其本身。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戏博物馆
0
展开全文
评论
全部评论
最新
查看更多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