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万千独居年轻人,钻研出了“吃饭糊弄学”的精华

铂伊西娅
趣闻 2023-04-24
趣闻 > 万千独居年轻人,钻研出了“吃饭糊弄学”的精华

既糊弄,又不糊弄。

题图来自B站UP主@香蕉柿子梨

早些时候,“生活糊弄学”曾引起一波热潮,被称为是新一代年轻人的处世之道。

这种“糊弄学”被分解为社恐、i系人格表征、讨厌精神压力,还有敷衍乃至摆烂的生活态度。十几万“弄弄子”们宁愿在豆瓣打上万字分享糊弄之法,也不愿意在聚会乃至微信上多说一句消耗自己精神能量的话。

自动结束聊天,Gif来自抖音@山前合欢自动结束聊天,Gif来自抖音@山前合欢

而最近,新的糊弄学又在互联网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这便是新菜系——吃饭糊弄学。

在这条赛道上,以往卷到飞起的美食博主必备条件全军覆没。糊弄学领导者们主打一个“攀比”简陋,餐具厨具背景一概没了讲究,连一个手机原相机的美食滤镜都不肯加。

他们争取从操作到吃完饭,出镜的基本工具保持一致。

不用菜刀、不拿锅铲、端锅吃饭 属于基本条件,如果还能在工序上再做精简,则必然能在同类中脱颖而出,量大实惠,则更是佼佼者。

他们的评论区宽容度远高于以往美食博主,什么“油太多”“量太少”“不正宗”“制作过程太假”之类的常见评价几乎没有,挑剔的食客早已被烹饪过程过滤掉了。

在美食区异军突起的这类博主,也在重新书写“糊弄学”的定义。


1

吃饭糊弄学,可谓掌握着正儿八经的生活糊弄真谛。

随手打开一个吃饭糊弄学的视频,过程简单,但一般都包含标准开头和结尾:做饭和光盘。

做饭是全篇重点,但他们的灶台都是极尽简易之能。一只锅一只勺子作为全部基本工具,环境背景亦是白瓷砖水泥地,缝隙间挤出三个字“接地气”。

B站博主“大家的养分”堪称典型,她做饭的工具则是一个电磁炉一只白铁盆,铁盆另有一只备用,粘锅了就换一个。

砧板菜刀等我国厨房必备工具,不存在于这类博主的世界里。糊弄菜博主们绿菜葱花基本靠手撕,实在不方便就用剪刀铁勺,期间一些食材分离工作,都可以在锅里完成。

食材方面,主打一个有啥用啥,但一锅之中花样要丰富。新鲜蔬菜基本顿顿要有,不过用量要少,因为洗菜麻烦,起到心理上补充营养足矣。至于需要进行更多处理的菜,直接就从食谱上划掉,像另一位UP主“香蕉柿子梨”,豆腐番茄之流从来都是整个下锅。

在观众不解的眼神中,博主们操起勺子或炒或煮,完成了烹饪过程。至于吃饭,那自然是用饭后收拾的器具为标准。以锅为碗十分常见,虽然仅限于一人食,但也十分安逸舒服。

整个操作下来,头一回见这情景的网友已经无话可说。而你似乎又无法从他们的操作中找到什么硬伤。最有趣的是,博主会用一干二净的盘子告诉你,这顿饭味道还不错。

到此,吃饭糊弄学已经已经集齐了省钱、方便等要素。通常这类菜不存在什么难度,但你很难断言博主们是料理苦手—— 毕竟他们非常精准粗暴地省略了做饭最费时费力的部分,甚至暴打各大家电商的消费主义,让企图跻身必备家电之列的炒菜机显得甚是尴尬。

当然,这种情况下就别太要求卖相了。

糊弄菜当然不负责教会别人什么,经常以霍霍剩饭利用剩菜为前提,用看似极为轻佻的方式对待做饭这件事。不过即便与精致二字相去甚远,倒也真的能对人有所启发。不难想象工业半成品食材在其中使用率极高,但看多了,你就会发现这些博主对它们有超越常人的理解。

比如想吃东北饭包,难处理的土豆直接用成品薯条顶替;又或者把午餐肉或肉肠捏碎取代肉馅炒菜;番茄整个下锅,会让去皮更容易.....

同时,任何所谓的必需品都可以被替代。韩式辣白菜肥牛汤中用炸鸡代替肥牛,上海年糕汤中以芋圆代替年糕,听起来令人皱眉,但好像又说得过去。

你很难将看似在做糊涂菜的博主们,划归到“美食博主”这一栏,但也不能完全说他们真就什么都没教——他们在身体力行,简单粗暴地告诉新手,给自己整点可以下咽的东西吃上,就是这么简单,没必要照本宣科一板一眼。

糊弄菜其实并非真的糊弄,它讲究一个该马虎马虎,该认真认真。所以糊弄学博主每顿饭的制作过程和用料都令人一言难尽,然后你会惊讶的发现他们甚至要加一道自制甜品——至于甜品这种复杂的东西怎么操作,别担心,没有什么是杰伦代言过的手抓饼所不能解决的。

名头响亮的豆沙包、紫薯派和芝士派其实都没啥难度,现成的馅料往里面一装,两头捏起来,塞进空气炸锅。事实证明在不考虑热量的情况下,再粗糙的糖油混合物也永远踩在人类味觉底线之上。

正所谓生活中任何事情都可以糊弄,没人看见你攒了多少袜子才塞进洗衣机。但糊弄他人容易,唯有在吃饭这事上,你糊弄味觉,味觉也会糊弄你。

吃饭糊弄学并非真的糊弄,甚至并非真的不懂做饭。例如懂行的人一眼看出某些博主炒菜吃饭共用的锅,偏偏是一口方便颠勺,十分讲究的大铁锅。在拒绝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便捷要求下,用最低的成本删繁就简直达目标,还收获一定的生活仪式感,才是其底层逻辑和终极奥义。

而引人瞩目的神来一笔,肯定是风卷残云后,得意洋洋地将勺子扔进空锅里来画上句号的潇洒。一切挑剔都黯然失色,诟病其“浪费粮食”的人更是被堵在了当场,亦有不少人已经开心的“学到了”。


2

关于“吃饭糊弄学”的灵感,如今难以找到准确的来源,一方面是当今打工人七零八落的生活导致的必然,另一方面也有几代海外留学生们生活写照的延续。

老干妈、可乐鸡翅吃到吐,对于他们来说早已司空见惯。很多人无法适应饮食差异导致吃饭水平直线下降,所以做糊弄饭算是基本功。B站up主YE-NONO曾更新过几十期“糊弄学”视频,做饭的风格就是以“吃饱”为主题,冷冻蔬菜、鸡胸肉、意面、玉米片都是常见食材,把几样能吃的东西搅拌到一起,基本就大功告成——尽管由于不太擅长烹饪,网友们经常为她的某些举动而上头。

类似情况的海外视频博主不在少数,他们大多都以各种发达的工业半成品辅以冷冻或少量新鲜蔬菜维生——和国内最近兴起的吃饭糊弄学还有一个类似之处,就是大家都喜欢用AI方言配音,配合他们一切皆可凑合的行为,有种愈发欠打的感觉。

下馆子的物价,和指望不来的外卖,让很多人本着一种“有的吃就不错”的心理,认真经营自己的糊弄学饮食。他们在国内互联网上颇为常见,常常彼此交流心得。

后来“吃饭糊弄学”出了国内特供版本,从味道、方法,乃至营养上略显不同,毕竟国内物流产业发达,新鲜蔬菜种类繁多,也成了糊弄菜中最生活最讲究的存在,且必有一席之地。

中国人刻进DNA里的种族天赋当然不仅仅体现在种菜上,更体现在吃菜上。除了蔬菜消耗量位居世界第一这一坚实数据外,可能还体现在很多人对猪羡慕的目光中。

社交媒体上有一类视频博主专精一种内容:做猪食。

大家或许多少见过猪圈里的猪食,卖相色泽都很感人,实在看不出制作这类东西有什么观赏价值。

而事实并非如此。根据视频可知,猪崽们吃的东西一点没比人差多少:顿顿都是农家应季蔬菜,这个季节你还没吃上的笋,已经变成膘贴在它们身上了。猪食博主们不知从何处发掘了人们对猪食烹饪的喜爱,于是把握住了新赛道。

网友们一开始对博主们利落的身手感兴趣。这些蔬菜处理起来异常简易,把泥冲干净,在生了火的灶台边,大砍刀如开了倍速一般挥出残影劈段,顺势丢进锅里,等它们煮烂。

起初看切菜只是解压,久而久之人们就迷失在蔬菜鲜艳的色泽里,只剩下食欲了。在这类视频下,打工人的羡慕嫉妒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因为猪崽只需要对食物最简单处理(连皮都不用削),就能收获如此丰富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甚至产生了幻想甚至产生了幻想

看似粗糙,实则美味和健康双丰收,这或许就是吃饭糊弄学的“野望”,不愿被工业化饮食彻底驯服的年轻打工人们,试图一种用最简单的方式收获美味和健康。


3

不可否认的是,当吃饭糊弄学变成一种热门视频品类,追逐方向就会发生诡异的变化。一部分人似乎有着脱离原本轨道,向更混乱邪恶发展的苗头。

比如使用隔夜外卖剩饭作为食材原本在糊弄菜中不算过分,但暴露在镜头下的卫生问题,就有些令人畏惧了。

而如果在糊弄这条路上不遵循人类可以接受的章法,自己恐怕就会首先迷失自我——米饭、面条、饺子、沙拉、还有剩菜汤都可以下到一个锅里,理论上没有问题,但已经有了走上“邪路”的既视感。

失序的大乱炖失序的大乱炖

糊弄菜系或许不值得学习,但你可以从中体会精髓,比如不必再被“适量”二字困得不能动弹。又或许可以打开做饭的思路,每种食物都有另一面,同时每样食材都不是不可替代的。更可以放开打工人的枷锁: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这样吃饭的。

“吃饭糊弄学”和生活糊弄学一样,它可以被称为懒惰,但当生活的压力来到每个打工人面前,糊弄也可以成为一种对抗——删繁就简,但绝不妥协。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69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铂伊西娅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