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公交车上打小孩,有些网友的视角有点不一样……

雨上
大事件 2018-04-27
大事件 > 公交车上打小孩,有些网友的视角有点不一样……

互联网的某些情绪一直在积累,当找到一些契机时就会爆发,但爆发未必意味着合理。

“在作死/违法的边缘试探”这张图已经流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了,大家也很喜欢用这张动作诙谐的图来开开玩笑。

但从昨天开始,相信大家已经陆陆续续看到了类似情形下“试探失败”的真人版:

事情其实很简单。现场的经过其实从这张图中就能看得非常清楚,不多赘述。

小朋友试探失败,被暴打。

年轻人试探失败,拘留15天。

关于熊孩子挑事,然后被打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已经见了很多了,前些天“想看孕妇摔了是不是真会流产”的孩子也都受到了大家一边倒的批评。

虽然在这次事件的许多评论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不少“该打”的言论,但不得不说这次熊孩子遭到的反击有点过于猛烈了。

以至于……

让许多网友产生了一些奇怪的联想,也由此衍生出了不少图片出来。

比如这张“暴风雨前的刹那宁静”:

还有些网友表示,这个场景他们在一些地方似曾相识:

除此之外,更加血腥的动作雷同图就不方便从这里放出了。

当然,对于这件严肃的事件,用这样有些戏谑的方式调侃好像是有点过分了,打人这事儿毕竟不是儿戏。

即便小朋友有错在先,在游戏之外,现实中下这么重的手可不是什么值得炫耀的,年轻人的过激行为自然也没有什么可以为之辩解的余地。不表同情,反倒作梗的行为也夹带着一股轻视和冷漠。我们当然不能说赞成。

那么为什么网友会对暴力事件做出这样的反应?某种程度上,它可以视为一种“网络情绪”的积累和爆发,而这件事成为了一个宣泄口。

近些年来,互联网上弥漫着这类这样的情绪,这种情绪不算最主流,但汇聚起来也有很大能量。如熊孩子”和过年时的“熊亲戚”,在网上,他们都是一种被抽象化的、容易引起年轻网民讨厌的概念。网上出现某个“熊孩子”被惩罚,或者“熊亲戚”被堵得哑口无言的帖子,大家往往是拍手叫好。

这已经是某种比较流行的互联网趋势,它也一直在积累。而这次事件双方巨大的行为反差,则给了早就想要发泄的互联网一个机会。

一瞬间,各种调侃图集体爆发,像是狂欢般把一个相当暴力的事件用极其娱乐化的形式推上风口浪尖。到这时候,惩罚“熊孩子”这件事,也已经有些变味了。

不过回到事件本身,好在最后孩子只是脸上部分“软组织肿胀”,没有大碍。

不管怎么说,事情已经发生,它所衍生的世间百态已经成了这个事件的一部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准绳。

但是,人类为何要互相伤害呢?

要是事情真如知乎上这位朋友描述的这样,世界可能就会美好多了: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6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雨上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