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腾讯要和bilibili一起发行游戏了,这事儿是怎么促成的?

小甲
大事件 2019-03-05
大事件 > 腾讯要和bilibili一起发行游戏了,这事儿是怎么促成的?

“一起把单机游戏市场做大。”

前几天,我们从知情人士处得知,腾讯旗下的NEXT Studios将会和bilibili联合发行最新的自研游戏。今天,这两家官博账号以微博互动的形式,半官宣地公开了一些相关信息。我们也第一时间联系到两边的官方,证实了这次合作。

官方放出的预告图

对于行业外的玩家来说,这似乎是一次很常规的商业合作。但从行业角度来看,这件事是比较少见的。因为腾讯游戏的最大优势就是自家的发行渠道,有着QQ、微信和应用宝这种得天独厚的资源,历来只有外部开发商把游戏代理给腾讯,而腾讯自己很少有和别家共同发行游戏的理由。据我们得知,由于“寻找外部发行商”对腾讯而言实在少见,所以合作的很多细节还需要总办来敲定才能进行下去,而一般的产品合作并不需要如此复杂的流程。

不同于人们熟知的腾讯在深圳或成都的开发部,NEXT坐落在上海,而bilibili总部也在上海,所以这次合作多少有着地缘因素,但更深层次的,还是基于彼此的用户契合度,以及双方对市场的看法决定的。

去年年初,bilibili副总裁张峰发表过一次演讲,提到过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B站现在流量最大的其实不是番剧(动画)区,而是游戏区和生活区。这个说法,和很多人熟悉的B站是“二次元大本营”的印象,多少有一些出入。

大家都知道B站虽然一直在调整自己的收入结构,但目前占营收最大头的仍是手游。而通常在游戏区火的视频,又以PC/主机单机游戏或端游为主。那些经常在B站看游戏视频的用户,只有一部分会去玩B站运营的手游,其余只是来看视频而已。因此B站的游戏用户和B站游戏区的用户,重叠空间并不大。

换句话说,B站用户的游戏需求,还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特别是,B站在这些年云集了很多专精各个类型的游戏UP主,他们的粉丝数量通常比不上直播平台的一哥一姐,一般是几十万上下,但都在特定的圈子有一批忠诚度非常高的观众。而他们的视频作品,也不只是局限最热门的3A大作,更多的是一些特色鲜明的中小厂商的作品,亦或是独立游戏。

比如下图是B站UP主“谜之声”上传的作品,经常会出现大众听都没听说过的小众游戏。谜之声在这个圈子里有着不小的名气,而类似的UP主在B站上有不少,从某种程度上,拓宽了很多观众的视野。让他们知道原来还有这些新奇的游戏存在,也一定程度上,“带火”了一些独立游戏。

对“小众游戏”的亲和力高,是B站游戏区不同于其它视频以及直播平台的一个特点,这要归功于无数勤劳的UP主们,也得益于B站多种形式的引导和扶持(比如面向中小UP主的激励计划,面向特色内容的专题活动等),加上敖厂长、王老菊、逍遥散人、渗透之C君、老番茄这这些头部UP主的明星效应,B站形成了在游戏文化上很立体的竞争力,云集了无数热爱游戏文化的观众。

也可能是意识到这部分用户的需求和价值,去年B开始发行Steam游戏,目前已经发行了几部产品。同时B站自己的游戏中心也接入了《古剑奇谭3》等热门国产单机作品。

从目前的成果来看,B站发行单机和独立游戏时的试探意味还是比较明显的。其选择的作品类型,也比较贴合自家的二次元属性。客观来说,前期B站在单机和独立游戏的发行上遇到了不少问题,但B站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其实即使在他们的主要营收来源——手游领域,B站一开始也是各种磕磕碰碰,交了无数学费才换来的现在的成果。 

据悉今年B站要在单机和独立游戏发行上投入更多的资源,虽说可能还要交更多学费,但借助游戏区天然的用户流量,只要稳步积累经验,不出大的岔子,终归可以进一步将游戏区里的一些观众转化成自己的游戏玩家。同时,B站游戏区的UGC优势,也会催生出一些优秀的视频作品,反哺游戏的话题性和传播度,形成互相促进的作用。

基于这一系列原因,NEXT Studios找到B站做联合发行也就不足为奇了。

其实腾讯的很多手游产品和B站用户的契合度不算高,但旗下NEXT Studios又另当别论。可能有不少朋友已经多少对这个工作室有所耳闻,他们主要做PC或主机上的单机游戏,虽身在大厂,但并没有走主流的免费商业化模式,产品气质也和腾讯以往的主流产品大相径庭。

也算是腾讯在Steam上的翻身作了

简单整理了一下NEXT工作室开发的游戏,和B站联合发行的应该是其中的一款:

《死神来了》,一款像素风的上帝视角非线性解谜游戏

《彩虹坠入》,一款美术水准极高、风格鲜明的解迷游戏

《幽林怪谈》,一款历史神话题材的2D横版动作游戏

《疑案追声(Unheard)》,是一款以音频推理为主要元素的解谜游戏

《不思议的皇冠》基于RPG和策略要素的Rogue类游戏,2D手绘画风。

《Biped》,一款基于Ragdoll物理的多人合作竞技游戏

《金属对决》,一款赛博朋克机甲题材的公平格斗竞技游戏

《不思议的皇冠》

上面这些游戏的付费模式都是买断制,大部分除了Steam版本外还有主机版本。游戏类型也非常杂,包含了解谜、多人合作、格斗竞技等,基本都是国内主流的商业游戏开发领域中不会涉及的类型,在题材、美术风格的选择上也是尽可能地针对全球市场做游戏开发,可以说他们所走的正是一条和国内主流商业游戏模式完全不同的道路。这条道路目前的方向是:

通过大量中小规模的项目来积累经验,提升团队成员在玩法策划、关卡设计等方面的能力。

现在NEXT Studios的游戏,大都流程较短。尽管已经上架的几款作品在Steam上的评价都比较高,但以当前的游戏销量而言,未必能养活整个团队,需要腾讯集团的输血。但这也是NEXT的一个优势所在——他们可以没多少生存负担地去尝试不同的游戏品类,同时组建若干个10人左右的小团队来推进风格各异的项目,快速试错,积累经验。对于外部的国产单机游戏项目组而言,这基本上是可望而不可求的机会。

而NEXT也显然不会把长远的目标放在“做一些小而美的游戏”,当工作室依靠这类“小游戏”,在玩法策划、关卡设计等方面的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背靠着腾讯的资源,或许就能涉足一些2A游戏——一口吃不成一个胖子,相比听上去很美好的“做中国人自己的3A大作”,国内的单机游戏开发者倘若能做出一款成熟、原创、好玩的中型体量的2A游戏,其意义要更为实际一些。

严格来说,NEXT Studios的产品当然不属于独立游戏。但在产品气质上,他们现在的产品和独立游戏是相通的,具有鲜明的特征和风格,追求创新和差异化,这种气质在B站游戏区属于比较讨巧的一类。虽然可以预见的是,在越来越多的玩家了解到NEXT工作室是腾讯旗下后,会有一些争议产生。但平息争议的最好办法,是产品质量和运营水平,这将对NEXT Studios和B站提出很大的考验。

2019年,对于想进入单机游戏市场的B站,和希望获得更多单机用户认可的NEXT Studios ,都是关键的一年。最后,借着这次合作的机会,我们也采访了NEXT工作室和B站的相关负责人。跟他们聊了聊这次合作的背景,以及关于外界的一些问题的看法。正如下面采访所说,国内大厂正在达成共识:现在的国内单机游戏市场,需要的是大家各取所长,做好产品和口碑,做大市场,还远没有到分蛋糕的时候。


游研社专访NEXT Studios总经理沈黎

沈黎曾担任上海育碧《细胞分裂:明日潘多拉》《细胞分裂:双重间谍》的研发负责人。此前我们推送过一篇《3A离中国到底有多远?我们问了几位做过3A项目的中国人》,里面也有对沈黎的采访,感兴趣的朋友也可以点我回顾

游研社:这次合作为什么选择了B站?

沈黎:关于发行商的选择,是基于我们对于怎么才能让游戏最终产生最大的价值来判断的,发行商(平台)能力对于产品的帮助和发行团队对于产品的热情对我们来说都是关键要素。一方面我们认为B站聚集的用户非常契合我们即将合作的这款游戏,而且B站的UGC能力也让我们对于游戏未来的可能性有了很多想象力,另一方面在和B站团队接触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对方的极大诚意,因此最终我们选择了B站。

游研社:在大厂内部做这种偏向独立的产品,是一种什么体验?

沈黎:我个人的感受是,在大厂做,除了正在制作的游戏本身需要关注,还需要更多地思考长远规划。因为单个游戏所能获得的商业收入,对于大厂的体量来说是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一定要思考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什么,并且这个目标是需要在大厂也有价值的。

同时,这个目标可能不是很快或者很容易达到,那么在过程中怎么能够持续产出对于公司的价值,而往往这些价值又不像商业游戏相对来说那么明确和可量化,可能会模糊和更多元一些,这种情况下这些目标怎么能够做更好的平衡,怎么能够传递给团队。这些可能都是在大厂做这类事情需要花更多精力去持续思考的。

所以这个体验总结一下的话,就是要一直提醒自己,我们的发展需要既能够不偏离初心,也能够是可持续的。

游研社:外界有时候会因为公司背景的原因而质疑你们,内部是怎样看待这种质疑的?

沈黎:我想质疑的核心还是在于作为一个团队,我们因为公司背景会被贴上一些标签,而这些标签又会带来类似“你是谁,所以你应该做什么”这样的推导。这点上我个人的想法是,我们应该做的是始终以游戏本身为出发点去讨论,而那些基于惯性的思维最后可能都把努力的方向带歪。

所以在内部,一开始大家也会在意这些说法,但现在我们不会关注这类质疑。如果游戏本身的问题,我们会去分析,会去努力在下一次做得更好,但去讨论出身,不会对我们的游戏有任何帮助。

游研社:NEXT工作室的游戏都会打一些鲜明的主题和类型,比如解谜、多人合作、格斗竞技等,基本都是国内主流的商业游戏开发领域中不会涉及的类型,你们在立项的时候,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要做哪些类型的?

沈黎:对于目前已经上市的游戏,立项的原则其实很简单,就是不限品类、不限平台,但是一定要能够在游戏的原型(Prototype)中展现一个突出的长板,这个长板可以是特别吸引人的艺术表达、可以是特别创新的玩法、或者讲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故事等等。并且在原型制作完成并得到认可过后,需要继续制作出一个代表最终游戏品质的垂直切片(Vertical Slice),我们觉得这个垂直切片在这类游戏中是具备一定竞争力的,那我们就会给予立项。所以目前这些大家已经看到的游戏,更多是源自于团队内部个人的专长和热爱。

但是内部也有一些还未公布的游戏,是基于管理团队的一些思考和判断来立项的,比如也会有主流品类的游戏,有的游戏承载了建设我们的技术能力的任务,也有的游戏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它进行新平台的探索,甚至也有明确商业化目标的游戏。

游研社:目前NEXT的一些产品,似乎喜欢侧重某个方向的突出表现,比如很高的美术水准,新颖的创意,或者特殊的交互形式,一个产品通常会有个鲜明的亮点,但在这些亮点之下,会有较短的流程和较为简单的谜题设计等问题,给人一种偏科的感觉。这是否可以理解为团队在借此练手或磨合?

沈黎:这个背后有好几个原因,练手和磨合可以认为是其中一个吧。作为一些新的团队尝试用新的方式去做和之前不太一样方向的游戏,我们不希望团队的第一个游戏用太长时间去做,这样风险很高,而是通过第一个游戏先磨合一下。而且这个磨合也不单单是在团队内部,也包含了针对我们工作室内部管理机制的尝试和打磨。

同时,我们工作室内部的评审流程的设计,也导致了我们的游戏可以保证有突出的亮点,但在整体流程的完整性上有欠缺。我们在过程中强调每个游戏都需要有一个突出的长板,并且我们也会对游戏的垂直切片的审核有很高的要求,但对于完整流程的验证放在了比较后期的阶段,因此目前已经上市的游戏都没有时间做到在流程上都很让人满意的状态。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已经充分意识到,并且尝试调整我们的研发流程,让今后的游戏可以有更好更完整的呈现。

游研社:NEXT的游戏大多偏“小”,要到怎样的时机才会尝试一些中大型的项目?

沈黎:NEXT成立的时间不长,在初期我们希望在内部能够建立一个原创文化,鼓励以至下而上的方式,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把自己的创意孵化成最终的游戏产品。这样的管理方式让“小”体量的游戏更容易得到孵化,所以目前已经上市的游戏也都是这类“小”体量的游戏。

但是可以说“原创”是我们的坚持,而“小”并不是。所以我们内部也在一年前开始了一些“中”型项目的研发,这些项目我们在除了“原创“这个要求以外,也有一些其他的目标,比如我们希望能够建立更先进的生产管线、能够探索技术的边界等等。这些目标,也是为了将来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来制作”大“型项目做准备。

游研社:未来3年内,你们希望达成的阶段性目标是什么?

沈黎:3年是个比较长的时间,实际在我们内部规划时,我们会以2年为一个周期来设定目标。这里不太方便透露量化的目标,如果抽象的描述的话,我们下个阶段希望能够建立具备使用最新技术的生产能力和探索创意产品商业化的路径。


游研社专访bilibili副总裁张峰

游研社:一年前您做过一个演讲,当时说bilibili流量最大的是游戏区,现在是否依然如此?您觉得原因是什么?

张峰:目前,游戏区和生活区依然是B站流量最大的两个分区。前面说过,B站用户对内容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而游戏内容对不同种类的用户具有更普遍的吸引力。比如电竞吸引了很多体育爱好者来到B站,而单机游戏吸引了很多影视爱好者,因为两者视觉表现形式和剧情展开方式都很接近。

游研社:站在你们的观察角度,请描述一下B站游戏用户的属性。

张峰:其实,B站所做的是用户的内容生态。游戏是整个生态中的一环,所以B站的游戏用户并不只是玩家,更是挑剔的内容消费者。

在B站的7000多个文化圈层,200多万个文化标签下,每个用户群体其实都有各自对内容好坏的评判标准。这里面,包括游戏在内的所有内容,都会在用户自己的圈层中进行自发的优胜劣汰,这个过程的标准是极为严格的。

但另一方面,B站的用户对于好的内容始终是很渴求的,对于好游戏也是这样。优质的内容进入B站后,会迅速被不同文化圈层的用户消化,并产生不同种类与方向的内容延伸和二次创造,形成裂变式的快速自传播。

游研社:这种用户属性,这些年有发生过变化或发展吗?

张峰:最明显的变化,是我们看到B站用户喜爱和关注的内容类型更多样了。具体到游戏方面,我们在内部已经不对游戏进行二次元或三次元这样的分类,评判标准是游戏品质的高低,并且B站的游戏用户对于更多不同类型、不同载体和不同玩法的优质游戏的需求越发凸显了。

现在移动互联网已经极为普及,加上B站推进了一系列原创内容扶持政策,生产内容的门槛不断降低,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或已经转型为内容的创作者。我们相信在B站,好游戏、好内容会以更胜以往的速度被挖掘和传播。

游研社:B站游戏以手游起家,现在逐渐涉足PC游戏,这样做的原因是?

张峰:事实上,B站从没有将自己的游戏业务局限在某一领域,我们会根据用户的游戏内容需求不断调整。未来,手游依然会是我们的业务重点之一,但B站用户的游戏需求正在不断扩展与细分,我们希望通过B站的不断努力,让更多好产品被用户知道和喜欢。

游研社:在单机游戏方面,为什么B站会选择独立游戏,而不是与国外成熟的商业项目合作?

张峰:我们觉得在现阶段的国内单机游戏市场,这两者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大家最终的目标都是要将单机游戏的市场做大。事实上我们也有和国外商业项目的合作,目前正在顺利推进。但相对而言,独立游戏的玩法更加多变,也更具有创新能力,我们认为能更容易地渗透不同的用户圈层。

B站拥有支持国内独立游戏成长的有质土壤,有很多独立游戏的核心用户在B站聚集,创造者高密度的独立游戏相关内容,并且有更多潜在用户在消费这些内容,如果有优质游戏,这批用户会很容易被转化。B也将投入大量资源、人力和物力,不断扶持独立游戏的发展。

游研社:B站的UP主让不少用户了解到了此前不熟悉的中小独立游戏,在这一过程中,B站有没有引导或鼓励这方面的内容?

张峰:优质的内容,在B站的传播能力是远超许多人想象的,我们会进行一定的鼓励和扶持,但这也是根本上还是基于用户自主选择和传播的结果。比如,在游戏区,电竞和单机游戏一直是流量最大的品类,我们通过活动、推荐、激励等方式,鼓励创作者创作优质内容。同样,独立游戏的相关内容我们也在大力扶持,期待未来中国能有更多好游戏出现。

游研社:你们希望未来B站在单机(独立)游戏方面的营收份额,占到总游戏营收份额的多少比较合适?

张峰:短时间我们不会对独立游戏设置商业化的指标,而是更希望独立游戏成为B站内容生态的全新增长点,吸引更多新用户,也满足用户对这方面内容越来越多的需求。

游研社:B站怎么看待独立游戏市场发展趋势

张峰:实际上,行业对独立游戏的定义是小团队、小制作,具有创新和创意,并且富有个性的产品。但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国外真正成功的独立游戏其商业能力也并不差。所以还是刚刚那句话,在将来会淡化三次元、二次元的差别,也不会再刻意区别商业还是独立,归根到底,还是品质的好与坏。

游研社:为什么会选择NEXT工作室?

张峰:B站在选择游戏时,一条不变且不会妥协的标准,就是游戏本身的内容品质,NEXT Studios近年来出品了许多深受玩家喜爱的作品,作为一家游戏工作室是很具备实力的,对双方此次的合作我们充满了信心与期待。在合作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双方对独立游戏和单机游戏抱有相似的看法。独立游戏和单机游戏这个市场正需要大家一起把盘子做大,把口碑做好。

游研社:除了与NEXT工作室的合作外,未来B站在游戏发行方面有什么可以公开的计划吗?

张峰:B站将在2019年,带来更多不同种类的优质独立游戏,其中会有国内的优秀团队的作品,也会引进一些国外的口碑佳作,其中不乏重磅的产品,我们会在适当的时间公开,敬请期待。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7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小甲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