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白夜谈】“挖坟倒斗”是个麻烦事

B612的刺猬
文化 2021-06-24
文化 > 【白夜谈】“挖坟倒斗”是个麻烦事

常看我们的读者都知道,游研社最受欢迎的视频和文章中,从来不乏“挖坟倒斗”的考古作品,但其实,对于本世纪早期的游戏产品,考它们的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拿我自己为例子吧——在我随身携带的一个8G的U盘里储存着大约2.4G的废稿,里面全是考据文。

这些故事大都关于2001~2015年这十多年间的游戏,它们的稿件完成度不一。有的几乎已经成稿但终结在了收尾阶段,有的还是还未修整的访谈稿件,而有的只是一个框架就草草结束……考虑到这些稿件基本上还属于“大纲已经定了”(也就是有价值)的东西,我一直把它们留着。

但要真正拎起来看,能用的其实还是少之又少,具体原因很复杂。

一个是内容的时效性,一般来说,玩家们呼声很高的回忆作品不止一个作者会写……如果真遇到了什么冷饭新炒,难免和其他作者形成竞速竞争模式——虽然最快的那篇未必最好,但一旦有人先出了,那么后续的内容在信息的新鲜层度上必然打了折扣,也会浇灭作者的创作热情,不少“别人写过这个了”的情况对于作者而言从来不是“撞衫不可怕,谁丑谁尴尬”,而是“卧槽,他们出了,鸽了鸽了”。

二个是“读者是否想看”的迷失,虽然有人说经典永流传,但坦白来说,近二十年来,游戏(特别是网游、页游和手游)里能称的上是经典作品的依旧寥寥,很多作品可能在某一个时期非常火爆,却很快就像薄冰遇到暖阳一样,渐渐化作一片苍苍白白、不可追溯的印记。

当然,这些作品可能对某些人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只是,对某些人刻骨铭心的故事,可能对另外一些人是完全不能理解的——大多数作品的兴起、转折和衰落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性,就是单纯的玩法迭代和正常流失。

某款游戏彻底的停转,玩家在其中的撕裂、难以割舍和争吵,是一个简单的历史轮回。事实上,很多“怀旧文”或者“怀旧视频”就是套用同一个底板,然后对着不同游戏换名词的量产产物。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 “历史的真相是否是真相”。我们暂且不谈很多“明明是亲历者却限制于保密协议不能说”,不少游戏历史根本没有明文记载,只有大量对比不同的访谈记录,循着弦声的余韵去推敲过去的事情。同时还要面对利益相关者对于历史善意或者非善意的修改,我就遇上过不少当事人信誓旦旦,但是对着维基百科一查,发现连基本的年份都错了的曼德拉效应……最后往往无法确认哪些是“老兵的嘴,大海的水”,哪些是“优秀的第一手资料”,也只能不了了之。

但是即便如此,这些“残次品”中还是有很多有趣的东西想让人继续写下去——比如着名的《热血传奇》,游戏的背景世界观最初有中韩两个版本,最后逐渐融合,而国内版本的剧情其实在2015年才被盛趣网络做为手游产品的推广内容正式拿上台面。在此之前,传奇版权的几位所有者曾经为了“世界观描述”展开过一些小范围的争夺。比如,它们都试图在新产品上市之前拍电影、写官方小说”。

又比如当年让奥美电子一夜崩盘的《孔雀王》,它在成为中国第一个停运的网游之后还被短暂接盘,摇头换面变成了《真孔雀王》。再比如在《魔兽世界》还没来到内地前,国产游戏厂商是如何进行3d游戏自主创新然后创了个寂寞……这些故事都有点反常,最终的结局让我自己都唏嘘不已。

怎么继续写?什么时候写? 有人真想看么?在文章面世前,这些对一个作者来说,都是未知数。

希望大家更加珍惜那些能读到的优秀考古作品,它们每一个都是经历了上文所述重重考验的钢铁战士。

除了“长鼻君”这么优秀的考古作者外,我还喜欢一位叫什么什么“蛋糕师姐”的考古作者,文章不多,但都很有意思。 —— CaesarZX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13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