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都说袁绍打烂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么来的?

十大恶劣天气
文化 2021-12-22
文化 > 都说袁绍打烂了一手好牌,但他的牌是怎么来的?
收听文本
0:00/0:00

这位到河北省来的三国霸主,可能是总体战的先驱者。

在这个人人皆可发声的社交网络时代,多元化成为了不少历史爱好者的刚性需求,围绕著名历史人物的二创也屡见不鲜。

在这群被ACG编导们魔改得面目全非的汉末英豪中,有一位形象始终稳定,唯有中国男足可以与之一较的雄主,他就是河北霸主袁绍。

千百年来,对他的评价始终都绕不开四句话——“四世三公、色厉胆薄、好谋无断、外宽内忌”。这十六个字,看似已经从非凡出身、性格缺陷、人品问题和智商层面,对其进行了集中概括。

由于这种刻板形象实在过于“深入人心”,以至于ACG中他的立绘都是照一个模子画出来的——

统一的土豪金配色,焦虑的表情,还有缺乏安全感的肢体语言 统一的土豪金配色,焦虑的表情,还有缺乏安全感的肢体语言

然而,即便是没有接触过所谓正史的人,也不免产生疑问:这样一只外强中干的草包,是怎样在董卓废帝的朝堂上展现横刀长揖的傲骨,如何以兜鍪扑地的勇气完成了北阻燕代、经略四州的伟大事业,又是如何在败亡之后,依然得到治下百姓“市巷挥泪,如或丧亲”的伤怀呢?


1

相对“有态度”的历史小说,三国题材游戏中为袁绍给出的数值,更有借鉴意义。拥有如此属性的角色,绝不可能是一个智商下线、一生只为作死的官(富)二代。

事实上,袁绍甚至都不能算是标准意义上的“二代”。和身为家中嫡子的袁术相比,庶子出身的他地位低下。虽然袁绍后来过继给了早年丧子的伯父袁成,但能够继承的政治资源极其有限。当大哥袁基与弟弟袁术在朝廷混得风生水起的时候,他只是小小的濮阳县令。

魅力值动辄超过90的袁绍,明白怎样才能吸引当时被外戚和宦官轮番压制的士族阶层的注意力,以及如何将流量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力:

虽然身为庶子,还被袁术斥为“家奴”,袁绍坚持连续为父母服丧长达六年,成为至孝名人。

礼毕,他又选择在权力中心洛阳“隐居”,每天同士人、党人,还有曹操这样的潜力股打成一片,在各种集体吐槽和商业互吹中升为KOL,很快便出任八校尉二把手,组建了一个旨在反对宦官专权的秘密政治集团。

袁绍于中平6年(189年)发动的谋诛宦官,给自己奠定了声望。一年后联合关东州郡共讨董卓,则让他成功出圈,化身普天之下正义之士共同的精神领袖。袁绍在洛阳的族人被董卓尽数夷灭,这又让他披上了殉道者的光环,其声望也达到顶点。

从私生子到世间楷模、士人领袖,再到为了反抗暴政不惜牺牲一切的屠龙勇者,他不仅导演了东汉末年的宫廷风云变幻,而且还给自己积累了一定的军事和政治实力。

甚至,他通过”乱世美颜”所打响的品牌力,使其文官班底在创业初期的各种游说活动中,也经常收效颇丰。


2

夺取冀州,是袁绍从软件高手到硬件大师的关键一步。

在此之前,身为渤海郡守的袁绍只拥有三名智囊,这种开局比陶谦、刘焉他们差了不少,想有所作为,就必须以蛇吞象。

然而,袁绍身为冀州牧韩馥名义上的部将,去夺上司的地盘,从政治和军事层面上都不具备可操作性。

这时候,从洛阳一路跟随的逄纪献出了引虎驱狼之计,建议袁绍写信给北方的公孙瓒来攻打冀州,再派出口才一流的荀谌前去迫使性格懦弱的韩馥就范。

如此高难度任务,即便是诸葛亮也只能靠骗靠偷袭 如此高难度任务,即便是诸葛亮也只能靠骗靠偷袭

如此高难度任务,即便是诸葛亮也只能靠骗靠偷袭

这个计划日后得以成功的关键,在于韩馥手下的两只主心骨——沮授、审配,早已是袁公的小迷弟,所以他们毫不犹豫的加入了吃饭砸锅的行列,帮着说客一起在主公面前痛陈利害。三位洗脑壳职业选手的轮番轰炸,最终让韩馥成为了历史上“被卖还帮人数钱”的代表人物。

(这样的人大概也只能长这样了……) (这样的人大概也只能长这样了……)

然而,冀州对于袁绍来说并非飞来横财。一般认为,河北地区受汉末战乱的影响较小,但这也只是靠“比烂”得出的结论。《三国志》对袁绍刚到时的记载——“今道路暴骨,民未见德,军人仰食桑椹”。如此惨状,不比被军阀混战破坏殆尽的关中地区好到哪去。

然而仅仅在此八年之后,即袁绍南下进军官渡的时候,他已成为了人才济济、后方稳定、兵力强盛、粮草充足的枭雄。

袁绍真正控制的只有冀州和幽州全境,并、青两州始终都有反抗势力存在 袁绍真正控制的只有冀州和幽州全境,并、青两州始终都有反抗势力存在

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河北四州在当时首屈一指的实力,是生产力大解放,经济大发展的结果。这一切,都归功于袁绍出色的内政能力。


3

相对刘表的保守和曹操一开始的冒进,袁绍完全按照沮授制定的总体战略,以“先弱后强,逐步消化,稳扎稳打”为指导思想,相继攻略青、幽、并三州,从而有效降低了内耗和试错成本,同时也让经济建设和军事胜利之间形成了“以战养战”的良性循环。在消化新地盘的过程中,袁绍能够无条件的吸纳愿意合作的地方实力派,避免大清洗、大换血对生产力的进一步破坏。

“全战三国”中的袁绍AI因为非常喜欢收附庸,被玩家冠以“狗王”称号 “全战三国”中的袁绍AI因为非常喜欢收附庸,被玩家冠以“狗王”称号

虽然史书对袁绍采取的具体经济策略极少提及,不过通过只言片语的记载,我们依然能够窥探一二: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袁绍进入河北后,一度造成当地豪族大量外逃。推测他可能搞了把“土地国有化”,罚没私有田地之后安排流民开展农业生产,从而解决了当时河北地区“人多地少”的社会矛盾,并且减少了社会财富的中间分配环节。

然而,封建制度无法支撑如此超前的发展模式,他必须分派亲信到各州郡担任“分公司经理”,从而产生了由自己人构成的全新地头蛇集团。无论是审配这种原本的冀州豪族代表,还是许攸这样的初创团队成员,都利用职权中饱私囊。

许攸叛逃的主因,源于家人在土地兼并活动中的舞弊罪行牵连到自己 许攸叛逃的主因,源于家人在土地兼并活动中的舞弊罪行牵连到自己

由此可见,和曹老板以宗族势力为核心的“自营店”相比,袁绍派系更像是一个采用加盟制的股份集团。为了用利益笼络住众多合伙人和中小股东,袁大董事长就必须容忍上述的制度性腐败。《三国志》就将这种弊端描述为“绍政宽,职势者多蓄聚”。

同时,为了避免本土派势力失控,袁绍只能委任两子和外甥各领一州。这种宛如饮鸠止渴的举措,也为日后袁氏一族的内乱和覆灭埋下了祸根。


4

影视作品在表现官渡之战决策阶段的时候,经常会将将双方谋士集团进行对比。

曹操这边,通常是老板把问题抛出来,郭嘉帮老板先解决要不要“Do”的问题,荀攸和贾诩处理“How to do”的问题,荀彧最后撂下一句“你们放心去Do,其他事情归我”。

而镜头一旦转到袁绍这边,必然是以许攸、逄纪为首的河南派,和以审配、沮授为代表的河北派谋士的勾心斗角,甚至完全是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互喷。他们的共同努力,只为让袁绍上演一部《三国君主迷惑行为大赏》。

袁绍的智囊们的游戏立绘也大都是一副声嘶力竭,气急败坏的模样 袁绍的智囊们的游戏立绘也大都是一副声嘶力竭,气急败坏的模样

一般认为,袁绍后来的失败在于他完美避开了田丰给出的正确答案,是一心作死。不过,这也可能是一种导致因果的习惯性看法。甚至有人怀疑,这位开启上帝视角的刚烈谋士,之是一个用于衬托袁绍昏庸的艺术形象。

有历史研究表明袁绍先于曹操开展了大规模的屯田生产 有历史研究表明袁绍先于曹操开展了大规模的屯田生产

单就官渡之战的表现来看,袁绍明白此前全力种田,导致部队在长期脱离训练之后的战斗力衰退问题。所以他选择用步步为营的总体战方式,靠占据优势的兵力和后勤来消耗对手。

(曹军一度处于粮草告急,且全军处于敌方远程火力打击之下的绝境) (曹军一度处于粮草告急,且全军处于敌方远程火力打击之下的绝境)

虽然在战术上接连失利,但在战略上却能始终对曹军形成压制,一度让主场作战,却失去全部补给线的曹操有了撤军的想法。若不是三国历史上最大的黑天鹅事件——许攸叛逃所导致的火烧乌巢,汉末北方的历史进程兴许将被全部改写。

不过从企业结构来说,袁绍集团的“股份制”特点,决定了袁绍更像是一个努力平衡内部各种利益诉求的盟主,而不是一言九鼎的君主。在节节胜利,大家都有分红拿的时候能够,基本能保持表面的稳定。一旦蛋糕无法坐大,比如遭遇官渡之战这样的瓶颈期的时候,整个团队自然会陷入内卷之后的内乱。

即便如此,在袁绍损失几乎全部主力,败退回冀之后,忌惮于河北强大整体实力的曹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待这位老对手病逝,两个败家儿子开打之后才出兵邺城,直到官渡之战七年之后基本统一北方。在此期间,缅怀袁公德政的当地人民的猛烈抵抗,让大受“总体战”震撼的曹老板不由得感怀——“自古河北多义士”。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21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