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兜作为中华文化的排头兵和香港草根精神的化身,至少他的存在,永远不会被淡忘,永远作为香港文化的一颗明星熠熠生辉。
2009年《麦兜响当当》,讲述考古学家在长江三峡掘出麦子(名兜,字仲肥)遗物后,母亲麦太带麦兜上武当山受训的故事
2001年《麦兜故事》,故事涵盖麦兜出生、上幼稚园、渴望出国旅行、学懂一门运动、欢渡圣诞、争取传统复兴等等,尽数反映典型香港人成长的写照
01
麦兜与麦唛
02
不只是童话的童话
事实上不管是撰文的谢立文还是绘画的麦家碧,他们都不曾以完全讲童话的目的来讲述麦兜的故事。麦家碧坦言她非常钟 爱 Edward Lear 的作品尤其是 《A Book of Nonsense》 (荒诞书) 。因此他的那些 废话文学虽然看似低幼愚笨,但实则以巧妙聪明的辞藻达到荒诞,这也是贯穿整个麦兜作品的智慧之处,因此我们才会在麦兜当中看到经典的:甘唔该净鱼蛋啊。 冇鱼蛋啵。 甘粗面呢? 冇粗面啵。
《Varsity》报道
谢立文的野心不是无由的,最终《麦兜故事》一举夺得 法国昂西国际动画影展最佳动画长片奖 ,成为香港甚至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部获奖作品。
无论是《麦兜我和我妈妈》里那一个彩票号码抓不到的臭猪手,还是《麦兜响当当》里麦子仲肥发明的走超慢无用大钟,都在VCD版动画里作为小故事经历过提前的演练。
03
从香港制造到中华娃娃
2006年,香港电视台和麦兜合作推出了首部外判 (即外包) 动画纪录片 《春天花花中华娃娃博物馆》 ,其中有4集麦兜动画,每集20分钟,这是麦兜第一次与媒体机构合作,而文化宣传类型的核心也第一次将这只百分百香港制造的小猪推上了中华民族的层面。 这部作品可以看作是为三年后的《麦兜响当当》做的一次预演,麦子仲肥无厘头的发明充满废话文学与童稚低幼下又带着哲理的话语,都为未来麦兜的这个“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打下了基础。
对于死亡的不避讳事实上一直存在于麦兜的故事当中,一如麦家碧所言:
“小朋友的接触面少一点,没经历过一些生活的压力,对爱情、性、死亡不那么了解,但如果他的小动物死了,他也会认识死亡,知道失去。比如说母爱,小朋友和妈妈的感受都是一样深的。”
04
香港的麦兜,麦兜的香港
1997年,麦兜系列《春天花花幼稚园》直面了香港回归问题,麦兜用傻愣愣的脑子将其解构为了一个冷笑话, “香港回归了,九龙怎么办呢?” (香港一共分九龙、新界、香港岛三部分,麦兜误以为香港回归指的是香港岛回归) 。这可以看作一个暗示,香港也好,九龙也好,本身所处的位置并不重要,大家都是中国人,麦兜麦唛都是中国猪,同时也预示麦兜必然会北上挺进大陆的决心。
从这点来看,麦兜在被捧为香港符号的同时也一直没有放弃对香港的自身责任,早年谢麦夫妇在接手《黄巴士》的同时创立了公益组织 春田花花教育基金 ,以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和美术教育方面的问题。就在去年,春田花花基金会依然在新冠冲击下发布了一系列短片以呼吁关注亲子之间的沟通。
- 年初,麦兜工作室联合苏富比举行了麦兜作品的第一次拍卖,将近百件作品被拍卖,估价也近百万港币,谢麦夫妇坦言这将是麦兜的一个新的开始。
- 三月,麦兜系列初代的麦太配音演员谢月美去世,麦家碧也专门绘制一幅麦兜插画纪念。
- 而就在前月,麦兜在维多利亚湾星光大道上的铜像被恶意涂鸦,对于这个香港乐观而著名形象的破坏也引起热议。
2016年《饭宝奇兵》的口碑惨败让麦兜电影系列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另一边,对于中国大陆观众来说,可能真正的“麦兜时代”的结束标志在2019年十月的一天,从2003年起在CCTV2开播的早间新闻栏目 《第一时间》 大改版,使用了十六年的片尾曲 《新鲜阳光》 没有保留,在这个片尾曲当中,制作者剪辑了《麦兜故事》作为MV片段陪伴了大小朋友们一个又一个早晨。
作者 / Poor_Land 编辑 / Pel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 首页
-
- 页 / 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