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猫猫模拟器《Stray》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下田文人
推游 2022-07-29
推游 > 猫猫模拟器《Stray》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收听文本
0:00/0:00

最近相信所有玩家,尤其是铲屎官们都已被《Stray/迷失》刷了屏。游戏发售当日Steam同时在线的玩家突破6万,我亦是期待已久的其中之一。IGN 8,GAMESPOT 9,VGC 5,到今日,《迷失》已经超越《战神》,以98%好评率登顶Steam好评榜。

开始,我也是被其中真实的猫咪反应、按个不停的喵喵键以及自家主子的场外互动迷住,然而随着游戏的进程,我很快意识到它绝不止是一个简单治愈的“猫猫模拟器”。


如果说猫咪性格行为的生动复刻、小巧而精致的立体场景、流畅的解谜与跑酷、猫与机器人在冒险中产生的感情,这些要素足以让《迷失》得到8/10的高分,那么加上蕴含在这温馨过程之后的动人隐喻,我愿意给它12/10分。

在“勇敢小猫,点亮世界”背后,《迷失》究竟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我来分享自己个人的体验。

注:本文涉及彻底剧透,而感受与思考是游戏中重要的一环,建议有兴趣的人先行通关后再往下读。

“一只孤身离群的流浪猫迷失了方向。它必须解开古老的谜团,才能逃离这座被长久遗忘的城市。在冒险途中,这只猫结识了一台编号为 B-12 的小型无人机。在这个新同伴的帮助下,一猫一机努力寻找出路。”

这是《Stray》官方的游戏介绍。但远不止如此。

在这个故事中,至少有四重“迷失”

无需多言,主角猫意外坠入地下城,在同伴的焦急呼唤中,在幽暗的地底世界中寻找着回家的路,这是显而易见的第一层迷失。

从猫咪自外界坠落,在贫民窟看到的第一幅墙上涂鸦开始,我相信制作组已经给出了本游戏的核心:

《肖申克的救赎》中,安迪曾向狱友瑞德描述自己的希望:“Zihuatenejo,那是我想渡过余生的、一个没有记忆的地方。在海滩边上开家小旅馆,买艘旧船,把它翻新,载着我的客人出海。在那里,我需要一个知道怎么找东西的人。”

而结尾相隔多年,没有放弃希望的二人终于在这片海滩上重逢。

现实中的芝华特内奥,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的梦想之地,它确是如此风光:

在《迷失》中,沙滩、棕榈树、小船的画像反复出现与强调,街角、酒吧、机器人的家中,稍微一看便能发现许多。

机器居民们本能地崇拜着沙滩画,这是他们潜意识中对自由的向往、对家园的思念,但如果问起来,他们大多对“外界”并不感兴趣。

引申到安迪的名言:“监狱里的高墙很有趣。刚入狱时,你痛恨周围的高墙;慢慢地,你习惯了生活在其中;最终你会发现自己不得不依靠它而生存,这就是体制化。”

肖申克的监狱正是全景式监狱社会的隐喻。

十八世纪,边沁提出了“全景敞式监狱”的设计即著名的“边沁圆”,作为一种极端功利性质的高效监狱管理系统;

二十世纪下半福柯则在《规训与惩罚》中由刑罚入手,探讨了现代人类灵魂与权力的关系,“全景敞视机制/panopticism”比喻了人类的一种生存状况:权力的规训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正如监狱观看与被观看的关系,囚犯被彻底控制与改造。层层传递的权力网络建立了使人变得更为顺从与有用的机制,并形成新的客体对象——训练有素的肉体。

“一个建筑物不再仅仅是为了被人观赏或是为了观看外面的空间,而是为了便于对内进行清晰而细致的控制——使建筑物里的人一举一动都彰明较著。用更一般的语言说,一个建筑物应该能改造人:对居住者发生作用,有助于控制他们的行为,便于对他们恰当地发挥权力的影响,有助于了解他们,改变他们……个人被按照一种完整的关于力量与肉体的技术而小心编织在社会秩序中。”

(游戏中,猫咪、b12和克莱门汀一度被抓进了关押和修正囚犯思想的“康复中心”。)

每本反乌托邦小说中都给出了各自的设想,而这是一张反乌托邦剧集《人生切割术》的截图:是否是一个眼熟的图形?

注意城市图上也订着一张海滩图注意城市图上也订着一张海滩图

在《迷失》中我们来到顶层控制室,踏足过的层层世界组合成一个圆形整体,人造的阶级分别,观看与被观看,正是一个这样的“监狱”。

当然这个温暖的游戏不会如此直白地说明赛博世界的结构本质,而是温柔与浪漫地以“星光”与“保护”来解释:

很久以前,地面发生了瘟疫,部分人类舍弃同胞建造“围城”以保护自己。而这些柔软的祖先早已逝去,留下的就是机器人与其悬挂着人工灯光的封闭家园。b12的亲人就是被舍弃的对象之一。

恐惧令人沦为囚犯,希望让人重获自由。事实上,当我们建起高墙抵御外界可能的危险时,也将自己转化成了囚犯。

从游戏中的碎片式信息可以知道,“围城99”是一个分成“死城”、“贫民窟”、“中城”、“高层控制区”的城市(这样的城市数量众多),区域间封锁不能互通,被几乎不可见顶的水泥高墙所环绕,头顶是千百年一如既往的星空,同时层间区域布满了大量繁殖的致死菌类生物,居民从物理与心理上皆不能离开自己的生活范围。

从第一章猫猫的可爱生活中可以看到,外界早已恢复了健康的自然。而在向机器人展示海滩图片时,他们的反应多半是不感兴趣,认为外界充满危险、大家自古在此区域固化,也不可能出去。

“我们不是置身于圆形竞技场中,也不是在舞台上,而是处于全景敞视机器中,受到其权力效应的干预。这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因为我们是其机制的一部分。”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明白,为什么《迷失》中的所有NPC都是机器人了。

异化,alienation,词根源于希腊语中的alius,其他,遥远的异乡人。如今alien这个词的主义或多或少成为了“外星人”。

自工业社会起,人的工作逐渐充满并定义了人本身,成为庞大机器链条中的齿轮,被剥除人性而工具化,这种远离其自然根源的对现代社会的不适,正是“异化”。

法国人正是最早意识到这种现象并为之痛苦焦虑的人群之一,波德莱尔写道:

“巨大的厌倦与悲伤之后,充斥着雾霭沉沉的生存。”

“我迷失在这丑恶的世界上,被众人推搡着,像一个厌倦的人,往后看,在辽远的岁月中,只见幻灭和苦涩,往前看,是一场毫无新鲜可言的暴风雨,既无教诲,亦无痛苦。”

马克思说到“劳动异化”,认为劳动占据了劳动者绝大部分生活,他们被压榨得没有时间和精力思考,以至于难以去追求生命的意义,或者让自己活得更丰富。

有理由相信,在《迷失》的赛博社会里,机器人不单单是人类灭亡后留下的赛博遗产或是上传了意识的末日人类,从某种程度上他们隐喻了被极端异化的人类自身。

“我想起来了,我曾是人类。”B12如此说到。

而失去记忆并迫切找回的他就是“迷失”的第二重含义。

曾是人类的又何止B12?这里的每个机器人都曾生而为人。

死城遇到的第一个机器人,残缺着、趴在地上被菌克啃食,挣扎着抬起一只手,想要抓住些什么一般,但最终陷入沉默——似乎已概括了所有“机器人”真实的生存状况。

活着的机器人们拒绝谈论“外界”,但本能地收藏欣赏着沙滩画、热爱霓虹灯的光明、痴迷地种植植物、享受美食、做着对它们本无意义的时尚装扮、甚至理发。并且深深惧怕被消除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记忆。

当然他们也无法拒绝毛茸茸。

他们同样是“迷失”之人。内心仍是人类,却已忘记了自己是人类。在这二者的距离间,他们忘记的是什么?

迷失之中,定有睁开眼睛的人。

机器人们将坚持不懈探索外界的人们称之为“外界者”,贫民窟将他们视为异类,而在中城,他们则成为维持秩序的“和平保障者”眼中待格式化的危险对象。

他们恢复了灵魂,不再是以为自己拥有自由的奴隶,决心离开围城。


但多年过去,分头努力的几人各自失去了联系,有的被困贫民窟几乎失去希望,有的被困中途难以寸进,有的沦为被抓捕的思想犯。

而主角猫猫,一个个地找到了他们,为他们点亮了希望。

他们为猫咪和b12开拓了道路,当自己无法再继续前行时,都毅然留下,将希望寄托在了猫猫和b12身上。

最终,这亦是已成为猫猫挚友的b12的选择。他本想带着身为人类和深爱之人的记忆和猫咪一同回到地表,但意识到为了开启封锁大门将耗尽自己的所有能量时,仍义无反顾做出了选择。他说:

“抱歉不能和你一起看到外界了。

“我以为我需要延续人类时的记忆,留住过去。

“但我在同伴和你身上看到了未来。

主角仍是无言地,轻轻喵叫着,在失去反应的伙伴身边躺下了。

这里我是泪崩了。

正是如此。 如果有一天黑夜能被照亮,那最终点燃炬火的人又何必是“我”?

这份自由,是所有革命者努力的结果。

那被开启的穹顶上,阳光不分国王与乞丐、不分阶级与场所地洒在了整个围城上,黑夜里滋生的菌类怪物与作为强权残留之幽灵的巡逻机纷纷应光而灭,常夜城重新拥有了真实的光明。这个围城在经过了不知多久的岁月与多久的努力后,终于被打开了。

童话般的《迷失》并不如开篇所言一般赤裸,实际上它没有丑恶、没有压迫、没有大量文本、煽情和用力过猛的按头说理,就连那些曾经生活在城市最顶端的控制者,也都已经在漫长的岁月中化为了无形。一切都发生在一个美丽而微带迷蒙的世界,从猫咪蹭腿到电缆毛衣,拯救世界之余捣个蛋吧,一切视角都是温柔而充满爱的。


以少言多、举重若轻,只提供极少的文字,把思考的余地留给玩家,这正是《迷失》的可贵之处。克制比肆恣更称得上美德。我认为这也是一个叙事作品、一个艺术游戏的范本。

让旅人脱下寒衣的,不是刺骨的寒风,而是温暖的春阳。

希望、自由、光明,都是大而抽象的字眼,在任何作品中都是难以轻松表现的主题,而《迷失》几乎没有主动提起它们。谈到对自由的向往,对光明的渴望,机器人们只会说“听说过去的天空是蓝天,有恒星的光亮”、“我一定要去外面看看”,大部分时间,只是本能地品尝没有意义的食物,种植着无法辨认色彩的植物。

这是一种具体的真实,只有这种真实才能真正地达到人们的心底。制作组用故事本身解释了何为“希望”、“自由”、与“向往光明”。

这是一个以温柔消融高墙的规训,一个在长夜里传递希望、光明和自由的故事。

启明者橘猫是象征生命本能的柔软火苗,而b12是钢铁里绝望迷失的信仰。哪怕人类已异化为机器与信号,也有人矢志不渝希望。

人类的赞歌不止是勇气的赞歌,也是希望的赞歌。

《迷失》正是一篇讲述人类不屈灵魂的寓言。

整部游戏都是第三猫称视角,而在游戏结尾,猫猫走出洞穴回到了光明,背影渐行渐远,它在游戏唯一一次回望,我认为它回望的,其实是屏幕前的我们。

这个回首打破了第四堵墙。


不那么童话脑一点,即便有b12进行“写做人类语念做猫语”的翻译,猫咪会理解对话文本复杂的信息吗?归根究底,是我们在背后“观看”着猫咪,我们才是一切信息的接受者。

迷失的猫咪找到了回家的路,“外界者”们达成了理想,被禁锢的99号围城的居民们在漫长的岁月后终于迎来了光明与自由。

那么最后还剩谁在“迷失”呢?还有谁仍在寻找回家的路?猫咪用一个若有似无的回望,将这个问题留给了我们。

最后一个镜头,猫咪远去消失于光明中,但我们的视角停留了,仍留在洞穴门口,光暗交界处。

这一路究竟是我在背后控制猫,还是猫在前面引领我?前人已经为蒙昧的我打开了通路,要不要走出围城,从这里开始必须自己做出选择。

最后一段路既浪漫又精彩,如果过解读一番,甚至可以是一个洞穴隐喻。外来者猫已经告诉你你身处洞穴之中,过往坚信的一切都是洞壁上的影子,那么你有勇气走出山洞不再回头吗?

有网友评论,“我有《迷失》里的高科技和低生活,但我们却没有猫”。

通关后我想说,我们有猫,这只在迷失中寻找出路的小猫,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写在最后:

开篇把一段如此温馨动人的旅程解构得露骨丑恶,我感到抱歉。或许我们在游玩它的时候并不用想那么多,只要静静感受“黑暗中那温暖的一束猫”,以此点亮几个小时的枯燥生活,仅此便好。

相信这也是这个充满了爱的制作组的本意,在片刻治愈的快乐中,静悄悄地在每个玩家的心中,埋下一颗橘色的希望的火种。

略沉重地讲完了“迷失”,最后让我们忘记一切轻松一下,回到猫的本真上:

“那么,为什么是猫?”

为什么大家如此为猫而狂?为什么老头环不能meow?

为世界带来光明的故事屡见不鲜,采用一个不说话的人类主角一样可以达成目的,为什么要用猫?

主要原因,当然,猫可爱。毫无疑问我们也缺少一个(严格意义上)猫猫主角的(比较)大型的游戏。

更何况运转无情的现代社会里,猫是我们身边少之又少的保有自我本真的生物。只要看到猫之歆居,我们就对失色的生活燃起新的希望。

如今,猫早已不再如黑暗年代那般具有邪恶的寓意,而是悠然自在、治愈心灵的象征。

而橘猫,正是温暖的火焰的色彩。

古今凡人爱猫,艺术家爱猫,猫有独特魔力。

巴尔蒂斯自画像《猫王》,猫咪蹭腿巴尔蒂斯自画像《猫王》,猫咪蹭腿

有人把猫供上龛,有人为猫打起架,有人把猫p进世界名画;萨特的猫叫“虚无”,福柯的猫叫“疯癫”,德里达的猫叫“逻各斯”,林徽因的猫叫“爱的焦点”;梁实秋先骂猫吃饱了睡没义气,等捡了小猫回来起名“白猫王子”,天天给它做文章。

陆游说: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丰子恺说:猫是男女老幼一切人民喜爱的动物。猫的可爱,可说是群众意见。而实际上,如上所述,猫的确能化岑寂为热闹,变枯燥为生趣,转懊恼为欢笑;能助人亲善,教人团结。即使不捕老鼠,也有功于人生。

钱钟书说:猫是理智、情感、勇敢三德全备的动物:它扑灭老鼠,象除暴安良的侠客;它静坐念佛,象沉思悟道的哲学家;它叫春求偶,又象抒情歌唱的诗人。

海明威说:猫能做到情感上的绝对坦诚。人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总会隐藏自己的感觉,但猫不会。

伍尔夫说:猫对好坏有最好的判断力,它总会跑到一个好人身边。

夏目漱石为逝去的爱猫刻下墓志铭:从此黄泉夜,炯炯若闪电。

村上春树为了感谢照顾小猫之恩,为讲谈社写了《挪威的森林》。

博尔赫斯说:

比镜子更沉寂

也比悄然到来的黎明更隐密;

月光下,你是那只

我们从远处瞥见的豹。

以无法解释的神圣律法的名义,

我们徒然找你;

孤独是你,秘密是你,

甚至比恒河或落日更遥不可及,

你的腰身容忍我的手,

漫不经心的爱抚。从那

早已被遗忘的过去开始,

你已接受可疑之手的爱意。

你属于另外一个时代。你主宰着

一个像梦一样被隔绝的领域。

猫与人的复杂感情,猫作为理想、艺术的化身,也许举个三天三夜的例子也举不完。

无论在哪个时代,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在这个纷繁而又孤寂的世界中,请让我以儒勒·列那尔的话结尾:人世间理想的安宁,就在一只坐着的猫身上。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16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