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当随身听里装了个小电脑——“智能MP4”的不完全发展史

JerryD
游戏史 2022-11-13
游戏史 > 当随身听里装了个小电脑——“智能MP4”的不完全发展史

你见过这样的设备吗?

在如今这个“万物皆可智能”的时代,各种装载了智能操作系统的设备已经无处不在——小到智能手机,大到智能电视,以及各种“智能家电”,“智能”二字贯穿了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记得当年在北京科技馆的大屏幕上,一直在循环播放(那会还不是“美帝良心”的)联想的概念宣传片,片中主人公通过一个类似于掌上电脑的设备遥控家中的各种家电,那种对于“智能生活”的畅想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请原谅我实在找不到那个宣传片,因此只能用科技馆的照片来代替了

当然,既然是“万物皆可智能”,那想必除了“智能手机”,一些在青春时期使用过的“随身听”或“随身看”自然也要“智能化”,于是乎就有了“智能MP3”、“智能MP4”这样的玩意出现在市场上——说白了就是这类设备预装了一套能够叫得出名字的操作系统,有些还可以通过安装软件来拓展功能,几乎可以当做一台“小电脑”来使用了。

某厂商的智能MP4,搭载了安卓系统

然而,关于“智能MP4”(或者说“智能PMP”)这一类的玩意,真要查它的发展史,由于相关记载过于碎片化以及各种客观原因,很难编写成一部完善的发展史,因此我只能把它分为“正史”和“野史”两部分,毕竟正史的部分基本上都是由“大企业”所书写,而那些难以整理的就只能归类于“野史”了。

正史——微软的野望


对于“智能MP4”的“正史”部分,唯一能够找到较为清晰历史脉络的,可能就是微软的“便携媒体中心”(Portable Media Center,以下简称PMC)和后来的Zune。按理来说这些玩意不应该被叫做什么“智能MP4”,毕竟你可别指望能在上面安装应用程序什么的,可谁让这玩意是微软出的呢?而且还是Windows CE的系统,它还会不智能到哪去呢?

不过,明明背靠微软这么个大公司,最终却没能成为真正现象级的产品。这是为什么呢?

-可携带的“媒体中心”

时间回到2002年,微软推出了Windows XP Media Center Edition,从名字上也能够看出这一版的Windows XP搭载了Windows Media Center,也就是“媒体中心”。

Windows XP媒体中心

说起来那段时间HTPC(Home Theater PC,家庭影院电脑)的概念比较流行,这种家用电脑都预装了一套“媒体中心”类的软件,可以通过遥控器进行操作,以播放影音光盘或储存在硬盘里的音视频文件。除了微软的Windows Media Center外,苹果也有一套自己的“媒体中心”Front Row,而咱们(当时可能还没堕落为“美帝良心”)的联想也曾搞过一个类似的玩意“数码家电”……总之,此类家用电脑就是要更为“家电化”。

联想自己的“媒体中心”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这和本文的主题有啥关系?关系这就来了——

早在2001年,微软就已经在内部成立了“数字家庭”(eHome)的部门,并在第二年完成了带有“媒体中心”的Windows XP的开发工作。而与此同时,微软的嵌入式部门就成功通过Windows CE改变了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方式,特别是Pocket PC系统平台更是让用户有了一台可以真正装入口袋的“个人电脑”,使得办公得以从桌面带到手掌。

而自从某韩国公司在1997年成功发明出了全球首个MP3播放器以及第二年美国帝盟公司开创了数字音乐播放器品牌Rio后,“数字音乐”的时代就此到来;而到了2001年,苹果的数字音乐播放器iPod也已经发售了初代产品,从此各种各样的MP3播放器也开始出现在了市面上。

最早的MP3播放器之一
苹果的iPod算是最具代表性的数字音乐播放器之一

到了2002年法国公司爱可视(Archos)还推出了全球首个“便携式多媒体播放器”Archos Jukebox Multimedia,从此“MP4播放器”这个划时代的产物出现在了市面上。在看到各种MP3和MP4播放器在市面上销售,特别是iPod越来越受到欢迎的情况下,微软也越来越坐不住了,希望能进军数字播放器的领域,通过自身在个人电脑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方面的优势,与苹果的iPod进行竞争。

爱可视的Jukebox Multimedia是最早的MP4播放器

此时微软的嵌入式部门灵光一闪:既然能够用Windows CE将电脑变小,何不用这个系统做一个可以携带的“媒体中心”?于是就与微软的数字家庭部门合作,开始了基于Windows CE的新项目研发,代号取名为Media2Go。

软件的部分已经确定了,可硬件该怎么办?当然微软自己在当时并没有仿照苹果的做法搞出个类似于iPod的设备,而是与第三方厂商合作,由微软制定硬件规格并提供软件平台,厂商要做的就是相关设备的生产与销售。于是,微软拉来了三星、飞利浦、艾利和、创新和东芝等知名厂商参与到项目之中,利用大品牌的产品更好的吸引消费者。

2003年,微软正式于CES上宣布了Portable Media Center(简称PMC)这一平台,次年正式发布并展示相关产品。PMC在硬件方面采用基于英特尔XScale架构的统一规格,并在软件方面使用一种特制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

PMC设备,由创新科技生产

PMC的UI源自桌面端的Windows Media Center,基本上是将桌面端的“媒体中心”移植到了移动端,因此如果用过桌面端的“媒体中心”那么对于PMC的上手基本上也不存在什么问题。实际上,如果你观察PMC的机身按键,你会发现上面有一个非常醒目的“开始”按键,它的交互逻辑本身也是带有桌面端Windows的基因,但更为简单易懂,算是极具辨识度的UI了。

三星制造的PMC设备

虽然PMC有着一个看似梦幻的开局——微软主导、多家知名制造商加盟、出色的软硬件配置,怎么看都是能够与苹果一较高下的存在,然而在2007年微软却宣布终止PMC的后续开发,并不再将平台对外授权……什么情况?

其实,PMC相关的设备虽然采用了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然而它并不是一个开放式的操作系统,无法通过安装第三方软件实现功能拓展。这点倒是可以理解,毕竟它是一台播放器而不是什么“掌上电脑”(虽然这硬件基本上就是个Windows Mobile掌上电脑的配置了),可一台PMC的功能基本上一只手就能数过来——音乐播放、视频播放、图片浏览以及电视录像,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功能。

功能较少本来不是啥特别致命的缺陷,问题是每一台PMC都是基于英特尔XScale架构的统一硬件规格(东芝除外,他们家的PMC设备使用的是飞思卡尔i.MX主控芯片而不是英特尔XScale处理器),每一台设备的生产成本无法降低下限,使得相关设备的售价变得较为昂贵,结合其较为有限的功能,实在是不具备性价比方面的优势。

东芝的PMC使用的是飞思卡尔的主控芯片

咱就拿一台20GB的创新Zen Portable Media Center举例吧:该机的首发售价499美元,而同期的黑白屏iPod的售价为399美元(20GB),彩屏版的iPod Photo售价是349美元(30GB),后来的视频版iPod售价是299美元(30GB)。而iPod除了影音播放功能外还提供了“有声读物”,让它成为了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听书机”,此外还有时钟、日历、通讯录、小游戏等各种锦上添花的小功能,让它的功能不至于过于单一。

视频版iPod Video

至于咱国内的情况,来自东莞的元典科技(请原谅我至今都不知道这是个怎样的公司)在2005年的时候也推出了一台PMC(也是唯一的国产),当时20GB版本的预计售价人民币4480元,后来售价“跳水”到2999元……先不说最后的售价跌到了什么程度,不过和国内其它的MP4相比,PMC实在是不具备任何性价比方面的优势——在这一时期的国内市场,一些MP4产品在功能上更加齐全,但售价上比PMC更低,基本上在这一方面PMC是完败了。

元典的PMC

更重要的是,PMC依赖于Windows Media Player进行数据同步,这本来无可厚非,毕竟隔壁的iPod还得配合iTunes同步歌曲呢,更何况Windows Media Player在同步的过程中也能够进行格式转换。只不过,在当时已经有一些能够“即插即用”的产品可以直接把电脑里的影音资料“拽”进设备之中,无需软件同步即可更新曲库简直不要太方便,并且在后来还出现了支持多种格式的设备,无需经过格式转换即可直接播放,真是招招暴击PMC的痛点啊。

(说句有些暴言的话哈:在当时国内市场随便捡个公版方案的所谓MP4都能秒了所谓“高贵血统”的PMC——因为我真的把玩过这类玩意……)

2007年,微软宣布不再进行PMC平台的后续开发与对外授权。于是,PMC,卒,年仅三岁,其中部分设备可能甚至都可能已经胎死腹中……

-“听说现在的地球人都在用它听音乐”

或许是微软看到PMC已经越来越没有搞头了,但却不想轻易放弃,于是就提前做好了“转生”的准备。

2006年,微软公布了Zune——与PMC不同的是,这是一个微软自主出品的便携式播放器,基于Windows CE 6.0系统平台开发。该机的研发工作在微软于华盛顿雷德蒙德的总部进行,内部代号Argo,同时也是与设备相配套的服务。

微软的Zune品牌

初代Zune由东芝代工,搭载了一块30GB的机械硬盘——其实,初代Zune就是以东芝的Gigabeat S作为基础进行开发的,因此在设计上还是能够看出相似之处,当然连硬件配置也是基本相同,只不过预装固件不再是PMC所使用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而是从Windows CE 6.0定制而来。

初代Zune

初代Zune搭载了WiFi模块,能够无线的方式与PC连接,以及可以实现两台Zune之间的通信,还能够在固件升级后直接接入Zune的音乐商店下载新音乐。说到游戏,初代Zune在固件升级后还支持游戏功能,理论上还可以添加基于XNA开发的新游戏,并支持两台Zune之间的对战功能,不过面向Zune开发的只有五款微软的第一方作品,并且都是“小游戏”。

然而,Zune在入局的时候已经不再是数字播放器刚刚崛起的那个时代了,此时的数字播放器的市场已经趋于饱和,而人们已经不再仅仅依靠“随身听”一类的设备来收听数字音乐了,“音乐手机”的崛起在不断挤占其生存空间,而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移动运营商已经推出了提供数字音乐的下载服务,可以用手机直接下载音乐。Zune作为玩家,入场实在是太晚了。

而微软自己对于Zune这个品牌的运营也是各种出错——从商业战略到产品的用户体验,再到配套服务,都没能做到让用户满意。此外,Zune初代还爆发了震惊世界的恶性事件,那就是在2008年的12月31日几乎所有用户的Zune不约而同的“炸机”了(其实就是设备无法进行任何操作……),而罪魁祸首竟然是飞思卡尔(Zune的主控芯片供应商)为该机提供的时钟驱动程序出了问题,导致其在处理闰年的时候出错,这起事件让Zune的风评严重受损。(不过后续型号却没有出现该问题,因为它们并未使用存在问题的时钟驱动)

于是,Zune失败的命运似乎成为了注定。

即便如此,Zune硬是被续了两代——二代Zune分为两波产品发售,分别是采用闪存的Zune 4/8/16(对标同为闪存的iPod Nano)以及采用硬盘的Zune 80/120(对标iPod Classic);三代Zune HD作为系列的“谢幕”,采用了触屏操作以对标苹果的iPod Touch,此时Windows Phone 7也即将发售,微软也决定让Zune服务进一步拓展至桌面端Windows、Windows Phone智能手机与Xbox游戏主机,决定在相关设备预装Zune服务。

二代Zune是硬盘闪存两线作战
Zune最后的绝唱

2011年,Zune系列正式停产,次年微软宣布将不再继续支持Zune产品线,2015年相关服务宣告关停,这个微软第二次试图挑战苹果的音乐播放器也走入了历史的坟墓。

尽管Zune有许多让人抱怨的毛病,也有很多为人所诟病的缺陷,但因为优秀的音质表现以及出色的做工使其依然被认为是最好的音乐播放器之一,并没有沦落为被人遗忘的存在。而在漫威电影《银河护卫队2》中,它在片中的惊喜亮相也让这个曾经的失败产品再次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银河护卫队2》中星爵得到了一台Zune

此外,微软在数字音乐播放器领域其实并未彻底输掉——微软将桌面端的音效技术PlayFX授权给中国芯片厂商瑞芯微,在基于Rockchip方案的产品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微软的嵌入式操作系统Windows CE也被一些厂商用作自家设备的软件系统,其中就包含了MP4播放器,不过那是后面要说到的事情了。

或许在另一个世界线上,Zune将会是一个全球流行的影音播放设备吧,怎奈历史没有如果。

“这玩意叫Zune,能存300首歌,听说现在地球上的人都在用它听音乐。”

(出自电影《银河护卫队2》)

野史——敢问路有多野


在微软的“正规军”之外,也有出自其它大大小小厂商的“野路子”。这些厂商出品的“智能MP4”其实在数量上相对而言更多一些,但大部分因为品牌知名度或者发售地区的限制,很多人其实都并不知道它的存在,外加因为有许多产品是出自OEM或ODM代工厂之手,导致同一款设备顶着不同的品牌和型号招摇过市,让这类玩意的相关记载简直不要太混乱。

所以,在这里我只能找一些(在我个人看来)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来说说了,因为相关的发展史实在是难以作出有条理的考据了。

-在“媒体中心”之外……

话说当年微软在数字音乐播放器领域有两张“底牌”,一张是PlayFX音效技术,另一张是Windows CE操作系统。

PlayFX音效原本是应用于桌面端的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后来在前面所讲的Zune中其实也有实装,而这个来自微软的“独门技术”让其获得了超凡的声音表现,这就是为什么Zune即便是“一身毛病”也被认为是“最好的音乐播放器之一”,怎奈因为微软官方犯下的一系列错误导致了其在商业上的失败,Zune本身也因此变成了一款被严重低估的产品。

微软的专利音效技术PlayFX

而微软和瑞芯微合作,将PlayFX技术授权给后者,让采用旗下Rockchip方案的MP3(以及MP4和所谓的“MP5”)播放器在声音表现上能够实现“弯道超车”,微软自己也不至于因为Zune的失败而彻底在数字播放器领域彻底“颜面扫地”,就算无法在数字音乐播放器领域打败苹果,至少还能通过在相关设备中采用“Rockchip方案+PlayFX音效”的组合,凭借性价比上的优势在新兴市场来一波“农村包围城市”,实现在数字音乐播放器领域的“曲线救国”,也算是让微软对抗苹果iPod的梦想在以中国厂商为主的设备中找到了半个归宿。

台电推出的采Rockchip方案的产品都搭载了PlayFX音效

如果说Zune的音效技术PlayFX在各种“岩芯”方案的设备中得到了延续,那么PMC的那一部分是其操作系统的“基础”Windows CE被“移植”到便携式媒体播放器(PMP)设备上,而这也是微软对抗苹果iPod的梦想的另一半归宿(也是本节的重点)——其实Windows CE的历史要比任何一款数字播放器还要悠久,并且对于多媒体的支持在嵌入式系统中也不算晚,因此作为一款在安卓时代之前的成熟且完善的操作系统,自然有一些厂商想要用这个系统来开发PMP设备。

在安卓之前Windows CE是最为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之一

在我将“windows ce pmp”这组关键词输入谷歌后,竟然有至少半数以上是出自韩国公司的产品!不过,这些产品都是出自我不认识的厂牌,可能在韩国以外的地方还会顶着不同的品牌在销售——摸过多个同款不同牌的各种播放器的我对此深有感触。

实际上,韩国人开发基于Windows CE的PMP设备的历史并非“无典可查”,甚至比微软PMC的历史还要悠久——在2002年的CES展会上,韩国公司IMPACTRA就展出了MP4播放器“Motion-i”IMS-100B,其造型看起来像是一款折叠手机,所搭载的系统固件是基于Windows CE 3.0开发而来,通过系统内置的Windows Media Player来播放影音文件,采用Strong ARM主控芯片。从年份来看,不敢说是第一个,但这也可能是世界上最早基于Windows CE开发的PMP设备了。

就是这个看起来像是折叠手机的玩意……

根据我在网上查到的资料,在当时韩国国内的PMP市场可以说是非常的“卷”,一方面是三星和LG这两个大企业的恩怨情仇,另一方面艾利和(IRIVER)和巨元(COWON,旗下品牌“iAUDIO爱欧迪”)这两个专做随身听的两个大厂的厮杀,最后是各路小品牌之间上演着“大乱斗”和“大逃杀”,而在如此“内卷”的环境下这些小品牌只能通过一些“旁门左道”的方法来“弯道超车”。于是,出现搭载Windows CE系统的PMP设备,也算是情理之中。

在后来那些基于Windows CE的PMP设备中,大约在2007年问世的“超视能”(MAXIAN)的T700算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产品之一,设备本身除了是个PMP之外它还是个GPS导航仪(以及DMB移动电视),甚至还能够进入Windows CE系统界面。 (不过据说该机的国行版相对于韩版在功能上做出了些许阉割)

超视能T700,值得一提的是在导航软件方面韩版是“路仙”,国行是“道道通”

除此之外另一个比较典型的是Viliv的X2,同样是可以进入Windows CE系统界面的设备。不过,相比起隔壁超视能的那款PMP混搭GPS的主要定位,这玩意更像是能够当做PDA的PMP设备,而诸如“努力安”(Nurian,后来被某中国公司并购)、Digital Cube(招牌产品是i-Station)等厂商也推出过类似的设备,都是那种“杂交”的设备。

其实Viliv的X2是分为两个版本的,分为主打学习功能的词典版和主打汽车导航的导航版
韩国电子辞典品牌“努力安”也推出过基于CE系统的PMP
Digital Cube的i-STATION M43也搭载了Windows CE操作系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啥不用一台Pocket PC来看片听歌,原因是在那个没有智能手机的年代,Pocket PC的储存容量是大幅受限的(毕竟还得储存各种文档文件和安装各种应用软件呢),设备本身也不是将影音播放作为首要功能进行设计的,因此如果要听歌或者看视频的话这类设备绝对不会是首选。虽说那些PMP混搭PDA的设备多少给人一种迷惑感,不过至少也算是对“智能MP4”的早期探索了。

不过随着艾利和与巨元也推出了基于Windows CE开发的PMP设备,小厂商的同类设备瞬间就没了优势,毕竟大厂出品那自然是不同凡响,其实力哪里是这些小品牌能比得上的?而中国台湾的老牌电脑公司神达旗下的宇达电通因为在CE系设备方面的研发经验,也在韩国市场投放了一款基于CE系统的PMP,也添了一把火——于是那些小品牌就被一波“卷”死了。

艾利和这样的大厂出品的设备无论是功能细腻度还是产品做工的精细度都不是小厂所能比的

在咱们所熟悉的中国市场,也出现过基于Windows CE的PMP设备,不过因为售价方面的因素,导致了其并没有太高的普及率,就我所知的产品是纽曼的M2000/M3000以及元典科技的Solo 520,都是和同时期的韩国同行一样是PDA与PMP的“杂交”产物。

元典Solo 520

到了后来我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的时候,发现后来有一些Windows CE的PMP设备是没有“PMP主界面”的,开机后直接进入CE界面,而很“幸运”的我就把玩过其中一台机器,让我怀疑这种设备其实并不是什么PMP,倒是让我产生了某种既视感却又说不清是什么——直到我在刷B站的时候撞见了“AIPC”这四个大写字母……

这个出自纽曼的产品开机就是CE界面

要说比较“亲民”的,应该是蓝魔的V80,只要不到千元的价格就能够搞到手。虽然没有此前韩国同行那些诸如GPS导航一类的高端功能,不过至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功能也绝对够用,更不要说还使用了基于Windows CE系统定制而来的WindTouch用户界面,而据我所知还有两个厂牌的MP4也使用了这套界面。

蓝魔搭载Windows CE系统的V80
蓝魔V80所使用的WindTouch界面很有Windows的风格
纽曼也有一款搭载了WindTouch界面的设备

很可惜,这些采用WindTouch界面的MP4虽然基于Windows CE操作系统,但却不能安装第三方软件,作为“智能MP4”来说多少差点意思,不过对于一个入门级的设备来说,能玩到Windows CE操作系统的话还要啥自行车呢?

不过随着Windows CE系统在个人消费电子领域的衰落,基于该系统的设备也越来越少,而PMP自然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波及……如今基于Windows CE的PMP设备,在市场上已经基本绝迹了。

-类人机器人会梦见数码企鹅吗?

大约是在2005年,法国爱可视公司推出了一款PMP与PDA的跨界产品PMA400。与韩国同行不同的是,这个法兰西玩意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因此相比起当时已经非常成熟完善的Windows CE来说,使用Linux操作系统的PMA400就显得比较“高冷”。

爱可视PMA400使用了基于Linux系统的Qtopia平台
爱可视PMA400使用了基于Linux系统的Qtopia平台

不过由于Linux操作系统本身因为诸多的衍生版本使其是个非常混乱的操作系统,因此我实在是很难考证究竟哪个设备是第一个使用该系统的PMP设备,并且这些设备数量众多且大多数都很难称之为“智能MP4”,故不会过多去讲相关的设备。

其实爱可视后来也推出了基于Linux的PMP,但不是Qtopia平台

但是,Linux这个开源的系统既然有着诸多的衍生版本,那么最广为人知的除了桌面端的“红帽子”(Red Hat)和“乌班图”(Ubuntu)外,其实还有曾经在掌上电脑领域小有名气的Qtopia平台以及Android(安卓)这个在移动端大放异彩的系统,而本节要说的就是那些基于安卓系统打造的“智能MP4”。

虽然安卓系统主要是在移动端大放异彩,但其实作为一个嵌入式操作系统,安卓在移动设备以外的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最重要的是它是开源免费的,因此基本上你能想到的设备都能够搭载安卓系统,而“智能MP4”这个东西自然也少不了。

第一个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MP4”是出自何人之手似乎已经不好考证了,但大致可以确定是在2008年左右的时候爱可视(没错,又是爱可视)推出了基于安卓1.5系统的Archos 5(Android版,其实也有一个Linux版的),算是最早一批搭载了安卓系统的“智能MP4”。

Archos 5安卓版
Archos 5安卓版

这一类设备大约是在安卓2.x的时期迎来了一次爆发,创新、飞利浦、巨元等企业在这一时期推出了基于这一系统的PMP设备,所对标的自然是苹果的iPod Touch。

创新的Zen Touch 2搭载了安卓系统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为啥不去说iPod Touch是怎么个发展,这玩意不也是个“智能MP4”吗?其实在正史的部分已经提了一嘴,但它又牵涉到iPod的发展史以及iPhone的诞生,超出了“智能MP4”的范畴,因此关于这些可能是另一个故事了。(之前已经有人讲过就不用麻烦我再讲啦)

iPod系列最后的一批产品线
iPod系列最后的一批产品线

拜安卓系统的大爆发,除了国外基于安卓系统的设备外,国内大大小小的各路厂商也开始用这个系统开发“智能MP4”,例如昂达、台电、酷比魔方、纽曼和爱国者等品牌都推出了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MP4”产品,大有取代传统MP4的优势。

台电的安卓MP4

不过这类设备既不是手机也不是平板,因此导致了部分设备处在一个相对尴尬的地位——iPod Touch毕竟还能通过WiFi接入互联网,作为一个小型网络设备使用,但部分安卓系统的“智能MP4”或许为了强调其作为PMP的属性,是不提供任何形式的无线网络连接的,而后来的一些安卓应用几乎无法单机使用,于是这类设备所搭载的安卓系统沦为了鸡肋……

这个搭载了安卓系统的智能MP4并不能联网,可以当做“戒网神器”了

现如今,采用了安卓系统的智能播放器依旧在推出新产品,只不过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之下,这类产品走向了两个极端的进化方向——一个是面向以学生用户为主的低价产品;另一个是面向发烧用户的高端产品。

在某电商平台上,你依然可以购买到基于安卓系统的播放器

结语


在此之前我就已经写了关于Palm、塞班和Windows CE的相关文章,以纪念我曾经的回忆,谁知在写的时候无意间埋下了几个坑,而“智能MP4”就是其中之一。

在我年少时,就曾经把玩过一些数字播放设备,而那些“智能MP4”因为在那个安卓系统尚未崛起的年代过是个过于特殊的存在,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曾经的我们曾幻想着有一台“N合一”的设备,希望能够成为我们居家出行时的“瑞士军刀”,而此时国内一些电视购物广告也就着这么个“痛点”宣传这一类所谓的产品,哪怕拿到手之后并不是自己期望中的样子;如今,技术的先进让我们的梦想得以实现,但在使用各种功能时的那种“纯粹感”却早已不复存在,此时如今电商平台上的一些产品还宣传自己的产品“不能做什么”的卖点,而不是以往那种以“什么都能做”的“万能设备”作为卖点,真的感慨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啊。

仅此文纪念我曾经拥有过的一台魅族M6播放器,该机最后因为电池寿终正寝而报废了,但这个小设备却储存了我当时最喜爱的音乐和视频短片,以及我最喜欢的小说,陪伴了我的学生时代。虽然这些文件其实一直储存在我的移动硬盘上,但在我如今正在使用的智能手机上却再也无法复现这种感动了……

仅此纪念曾经陪伴过我的魅族miniplayer播放器
仅此纪念曾经陪伴过我的魅族miniplayer播放器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37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