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我们离未来有多远——Baldr Sky中的赛博朋克

一开即逝
2018-05-11
> 我们离未来有多远——Baldr Sky中的赛博朋克

有这么一个正义感爆棚的中二少年,为了拯救自己心爱的女孩,承受着无尽的苦难,一次又一次地穿越不同的世界线。没错,这就是笔者今天想要介绍的作品:命…………

(不对,拿错稿子了……)

没错,这就是笔者今天想要介绍的作品:Baldr sky。

(由于笔者所学专业和本文涉及专业连半毛钱关系都没有,有错误啥的大家就当没看见好了………………本文仅代表笔者个人观点。)

赛博朋克的发展

1968年,一位名叫菲利普·迪克的小说作家发表了一篇名为《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的科幻小说,这部作品对读者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人的特质到底是什么?由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于1982年6月在美国上映,这部电影就是大名鼎鼎的《银翼杀手》。这两部作品为观众和读者们展示了一种新的科幻类型:赛博朋克。

赛博朋克,英文为cyberpunk,是由cybernetics和punk组成的合成词。这个词是从在1983年,美国科幻小说作家布鲁斯·贝斯克发表的同名科幻小说中诞生的。Cybernetics意为控制论、神经机械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生物大脑与机械神经连接,并讨论机械脑代替生物脑可能性的科学。这个东西说起来简单,但是实际想象一下,很多人还是会觉得,这是个天方夜谭。

1989年,一名叫做士郎正宗的28岁的青年漫画家在《周刊Young Magazine》连载了一部科幻漫画,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攻壳机动队》。严格来说,《攻壳机动队》并不是士郎正宗的第一部赛博朋克作品,早在1985年,他就已经发表了《苹果核战记》第一卷。但是这里所讲的《攻壳机动队》,对赛博朋克这个类型有了另一个影响。《攻壳机动队》是一部真正具有朋克风格的作品。朋克本是70年代中期在英国产生的一种音乐流派,其主要精神是一种叛逆,对主流风格的对立,与原本英国人的绅士形象相去甚远。而赛博朋克中的朋克风格,也是一种具有极端反差的风格。在《银翼杀手》中的朋克,是一种鱼龙混杂的状态,仿佛是把一些完全对不上号的拼图强行压在一起。而在《攻壳机动队》中,把这些本不和谐的元素整齐地排列了起来,一半是高楼大厦的灯红酒绿,一半是下水道里的深渊泥沼,一半是富有情感的人类灵魂,一半是电线交错的高级义体。在这部作品中,朋克这一特点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攻壳机动队》中的赛博朋克风(素子是真的帅)《攻壳机动队》中的赛博朋克风(素子是真的帅)

《攻壳机动队》这部作品还讲述了赛博朋克中另一个重要的特点:社会形态。《攻壳机动队》以2029年的日本作为背景,讲述了一些颇有魔幻气息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又有相当强的代入感。从这部作品中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昭和时代的日本,其中“笑面男事件”更是以日本真实历史事件作为素材。从这里可以看出,赛博朋克中的社会形态,与现实并没有太大差别。

我们再来谈一谈另一部赛博朋克作品。1998年7月6日,在东京电视台深夜档放送了一部由Triangle Staff制作、中村隆太郎执导的原创实验性动画《玲音》。《玲音》原名为《serial experiments lain》,从名字可以看出,《玲音》是一个系列,根据制片人上田耕行面对记者提问时的回答,《玲音》这个系列指的是动画、漫画和游戏。

那么为什么笔者会拿出这部作品来讲呢,因为这部作品实在是太厉害了。《玲音》从心理学的角度,阐述了社会学现象,并且预言了未来社会网络世界的状况。以现在的视角来看,这部作品所预言的现象在20年后得以体现。什么转发锦鲤呀,什么屏幕对面的狗啊,什么网红啊,在这部作品中都有所提及。更重要的是,《玲音》这部作品着重阐述了网络世界中神的概念和人工智能的情感问题,这也为后来的赛博朋克作品奠定了社会学与心理学的基础。

《玲音》这部作品还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假设在网络中制造一个根本不存在的虚拟人物,那么这个人物是否可以影响到现实世界。是否真的存在这样一个被制造出来的虚拟人物,人们却都对其信以为真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每年高考之际,总能在朋友圈和空间里看到一个叫刘明炜的考生,总是丢准考证,这个人物就是被制造出来的,然而,每年都会有相当多的人转发这条消息,有很多考生家长为这样一个骗局买单,直到辟谣之前,人们都认为这样一个考生是真实存在的。

蜷缩在电线与冷却管中的玲音蜷缩在电线与冷却管中的玲音

1999年3月31日,愚人节的前一天,一部大制作的科幻电影在美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一群在网络中生活的人类,这就是著名动作电影《黑客帝国》。这部电影中有两个重要的构想,第一个就是那排列的整整齐齐的生命维持装置,另一个就是网络中的人死去会怎样。里面的一句重要台词:没有灵魂的躯壳是不能生存的。也就是说,在网络中死去,在现实中也会死去。而片中人物在网络中受伤,在现实中也会受伤,因为大脑是这么告诉你的。

Baldr Sky中的赛博朋克

以上这几部作品,是笔者认为的赛博朋克的奠基作,既然有了奠基作,那么就应该有将这些作品融合起来的集成品,这就是笔者所要介绍的作品:Baldr Sky。Baldr sky是2009年由日本戏画公司发布的一部R18美少女游戏,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在一次被称为“灰色圣诞节”的灾难中,男主角门仓甲亲眼看着自己的女友水无月空被溶解成肉泥,同一个宿舍的大家也都分崩离析,之后这位门仓甲与桐岛蕾一同称为佣兵,踏上了寻找真相的旅途。

这样一个故事听起来也是挺老套的,提取一下关键字,无非就是发生灾难、自我成长、寻找真相。但就是这样一个老套的故事,却在赛博朋克类作品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故事发生在未来某个时间,人们可以通过做手术的方式在大脑中植入一个计算机,这台计算机不仅可以联网,还可以通过这台计算机进入一个虚拟世界。在这个由AI构建的虚拟世界中,人们可以体验到各种真实的环境,甚至在虚拟世界中,可以杀死一个现实的人。而故事中的纳米技术,也是天马行空的。人们制造的纳米机器人,可以直接改变物质的分子结构,可以把垃圾废物改造成青山绿水。这些东西,听起来还是挺刺激的。

那么这个故事为什么具有着重要地位呢?首先,这部作品拥有一个庞大且完整的世界观,气候恶劣、资源短缺是这个故事的自然环境;高生产力、人口爆炸成为这个世界的经济基础;富人掌权、穷人流浪是这个世界的上层建筑,一个完整的社会形态就这样构建出来了。其次,医学、量子物理、生物、微电子、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发展为这个故事提供了生产力背景。被封闭的理想高塔和高塔外的污秽混乱构成了这个世界的艺术风格。一个赛博朋克类作品的集成作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个游戏的剧情、美术、配音和音乐都属上乘,在galgame里绝对算是佳作,而游戏中的战斗部分,拥有武器成长、武器解锁、充满科技感的UI和极佳的手感,在ACT里也实属罕见。去看看这个游戏的STAFF表,哪个不是知名人物,去看看那些CV的马甲,你敢说你不认识……

(跑题了跑题了,赶紧圆回来……)

这部作品首先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反乌托邦的社会形态,在这个社会中,由于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导致了资本的集中,最终使阶级矛盾逐渐激化,为战争的开始提供了社会基础。多个学科的发展使战争中所使用的武器越来越先进,杀伤力越来越大,导致战争越来越残酷,整个作品充满了悲观主义色彩。不受控制的AI暴走,越来越充满人性的模仿体,让人们对未来科技感到担忧,这部作品将赛博朋克应有的元素全部融合起来。那么,在这部作品中,理论部分又有多少是基于现实的呢?

1956年,一批年轻的科学家首次提出了人工智能这个概念,在1963年的时候,由IBM生产的大型计算机“深蓝”首次与人类进行国际象棋比赛。1997年5月11日,“深蓝”以3.5:2.5击败了当时世界第一的棋手加里·卡斯帕罗夫,随即退役。很多读者可能并不知道,人工智能竟是一个如此古老的概念,而且人工智能击败人类竟然也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但早在人工智能这个概念提出之前就有人指出,就算计算机的计算速度再快,它也只是一台计算机,它不会思考。于是这个人就提出了另一个著名的测试:图灵测试。图灵测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人和计算机进行对话,让人来判断对方是机器还是人,举个简单例子:

(你会下棋吗?)(会。)

(你会下棋吗?)(你不是刚问过了吗。)

(你会下棋吗?)(你有猫饼吧……)

这就是人。

(你会下棋吗?)(会。)

(你会下棋吗?)(会。)

(你会下棋吗?)(会。)

这就是傻子(计算机)。

图灵测试通过对话的方式,来统计受试者的判断,根据统计结果来判断这台计算机是否可以称之为人工智能。当然,实际测试并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这样问的话,大概是你AI酱的视频看的有点多。

有读者会问了,某知名操作系统公司研发的那个知名人工智能,这么大的公司做出来的,但我还是能知道她是假的,那么人工智能是不是在有生之年看不到了。实际上,在2014年6月7日,聊天程序“尤金·古斯特曼”(Eugene Goostman)在英国皇家学会举办的2014图灵测试大会上冒充一个13岁的男孩骗过了33%的评委。也就是说,人工智能离我们真的不太远,可能过几年你就能和机器人谈恋爱了。另一个问题,在Baldr sky中,整个城市的机能由人工智能控制,那么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是依赖于人工智能的呢?笔者在02年左右的时候玩过一款小游戏,是一个摩托车比赛的游戏,这个游戏的特点是越来越难。里面的机器人选手会根据你每一次所选择的路线来进行模仿,慢慢地学会转弯技巧和超近道,到最后你就比不过电脑了。然而很遗憾的是,目前除了游戏和聊天软件之类的娱乐项目,并没有可用的人工智能,最多也就是普通的机器人和处理速度快一点的计算机,还有就是能陪你聊聊天的那个小X了。

在Baldr sky中,人们所使用的计算机是量子计算机,通信方式也是量子通信,那么现实中我们在量子力学中取得的成就到底有多大呢?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时候,许多科学家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经典力学和经典电动力学在描述微观系统时不太够用,为什么能量会存在一个最小单位,光电效应又是怎么回事。于是众多科学家提出了量子力学,从而很好地解释了一些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的现象。但是很多读者听到量子力学这个词,可能最先想到的是那只猫。那么薛定谔的猫到底又是怎么回事呢?用一个简单的方式来说,在一个封闭的并且看不到内部情况的箱子里,有一只在一个小时后有50%几率会死的猫,那么在时限之前,这只猫是什么状态呢?答案是半死不活的叠加态。在观察者打开盒子观测之前,这只猫一直处于这样一个状态。根据这个猜想实验,量子力学延伸出了很多科学问题,比如是否可以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加密通信。在1997年,人类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传输。那么量子纠缠又是个什么东西。举个例子(你举例子没完了):我们来假设地球的两端有两个人同时穿袜子,如果一个人拿到左脚的袜子,另一个人必定拿到右脚。听起来挺荒谬,但实际上,处于纠缠态的量子进行分发时确实会出现这样一个结果,然而这依然是微观系统的实验结果,那么宏观系统下又是怎样的呢?在2018年5月10日,正是笔者写此文的时间内,由世界各地研究所进行的一项研究取得了巨大成果。约10万名志愿者参与了这个实验,这些志愿者在某个时间内,快速随机的按下“0”或“1”两个按钮,然后把统计结果送到实验室进行计算,结果表明,这些统计结果,符合量子力学。

现在我们来说说量子计算机。目前我们所使用的计算机叫做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特点是数制使用二进制,计算机按照程序顺序执行。那么量子计算机是什么样的呢?由于计算是在量子比特上计算,它可以计算出0和1之间的数字,也就是说量子计算机不是二进制,因此,理论上量子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将是目前大型计算机的上万倍,在量子计算机面前,任何数学加密都是屁,因为密码学就是在解密计算时间远大于加密时间的基础上的(在此不再赘述,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P对NP问题),而在由量子计算机构建的网络中,可能任何复杂的运算都可以在几个纳秒之中完成。但是截至目前为止,依然没有可用的量子计算机。

我们再来说一说赛博朋克中的义体。在Baldr sky中,许多人都是义体人。就以千夏来说,全身义体,坏了就换。肉体强度远大于普通人,断条胳膊腿什么的都不怎么影响战斗力。那么这个用神经连接计算机又是怎么回事呢。这个就叫做控制论,赛博朋克中的控制论问题主要是生物控制论和工程控制论,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将神经信号转化成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实现生物神经操作机器的目的。这个东西,想想都刺激,用这种技术,操控一台高达,穿梭于人群之中,浪漫!但是,这个东西,可信吗,可行吗?实际上,这一技术其实早就被研究出来了,只是由于成本和难度问题难以应用。最早人们用猴子做实验,让猴子通过控制由神经控制的机械臂获得食物,后来又用人做实验,通过控制机械臂完成各种各样的动作,而这些动作全部由神经直接控制,几个美国人甚至还制作出了可用的义体,并且申请了专利。但是造价实在是高,所以并没有几个人用得起这个东西。

受伤的千夏(还是那么美)受伤的千夏(还是那么美)

可能有同学会问,既然人类已经可以通过神经来控制机器了,那把这个技术用于战争岂不是美滋滋。事实上,控制论这个概念并不是仅指用神经控制,其它的控制方式也是可行的。比如说无人机什么的。那就又有同学要问了,我们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技术制造机甲,以后的战争就是高达战争了。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一点完全可行。但实际上呢,就算不考虑造价的问题,也要考虑另一个问题。人类所制造的所有东西,全部是基于人体的大小制造的,包括房屋、道路等一切人造物。假设我们制造出了机甲,那么机甲由于体积问题很难在城市中行动,所以,这个东西就在科幻作品里看看就好了。

站在残骸中的“嘲笑虐杀者”站在残骸中的“嘲笑虐杀者”

我们再来说一说Baldr sky中比较特殊的一个东西:纳米机器人。故事中的纳米机器人可以通过改变物质的分子结构来改变物质形态,并且对物质分子进行重组,构成新的物质。这个东西听起来有点玄乎,可以想象一下,首先我们要制造出纳米级别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的力量必须大于原子间的作用力,把分子拆分后必须还要按照一定规则组合,不仅如此,还要考虑到纳米机器人的动力问题,仔细想想这个难度还是挺大的。我们目前的纳米工艺可以达到1纳米级别,但是原子间距通常在0.1纳米级,所以目前还是很难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目前改变分子结构基本都是用化学物理和物理化学的方法(这真的是两个学科……),虽然人们确实可以通过改变原子排列来改变物质,但是,方法却是用针移动原子位置,实在是有点累。

漫天飞舞的纳米花漫天飞舞的纳米花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个故事中灾难的实施者:对地射击卫星群。对地射击卫星群是在卫星中搭载激光武器,对地面目标进行攻击的武器,仔细想一想,这个东西还是有可能实现的。事实上,激光武器的研究早在上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在1960年,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发射器诞生,由于激光的特性,各国开始迅速研究激光武器,在60-70年代,激光武器的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威力。1980年,我国第一部科幻电影《珊瑚岛上的死光》讲述的就是激光武器。而把激光武器搭载在卫星上,这一设想在上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被提出。很多同学在大学期间应该学过一门课叫做《军事理论》,其中提到了一个名词:天基武器。天基武器是指在地球轨道或其他星体轨道上的搭载了武器的卫星,用来打击地球上的或其它轨道目标的武器。其中就有轨道激光和上帝之杖。上帝之杖肯定也有不少玩家知道,《使命召唤10》中的奥丁就是这个,这是轨道动能武器。而轨道激光就是天基武器的另一个类型,既可以攻击地面目标,又可以进行导弹拦截。而天基武器目前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与天基武器相关的各类数学模型、太空材料、武器系统的研究基本上差不多了,就差发射卫星了。

“冈格尼尔”打击地面“冈格尼尔”打击地面

结语

讲了这么多,我们回到标题,我们距离未来还有多远。看了看上面举的这么多例子(太多了),我们应该问,我们距离下一个未来还有多远,因为很多科幻作品中的东西,看起来也就是几年之内就可以实现的。当看到这些有生之年就有可能实现的科技,我们是应该感到害怕还是感到高兴?赛博朋克作品通过描写未来的世界,来告诉人们未来是一个多么残酷的社会,表达了对未来世界的担忧。

30亿年前,地球上产生了原始生命;20万年前,智人开始在地球上活动;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工业革命开始;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ENIAC诞生;2016年,世界首颗量子通讯卫星“墨子号”发射。随便算算时间,科技发展的速度真的是难以想象。所有科学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先前的研究结果之上的,所以科学的发展速度是指数型的。就如《三体》中所说,这叫技术爆炸。或许有一天,一个名叫T-800的机器人突然就踹开了你家大门;或许有一天,你精心制作的饭菜充满了机油味;或许有一天,你会因为没有可以更换的义体而丢了工作;或许有一天,你并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机器人。而我,对我的无知,对未来的无知,感到欣喜而又恐惧。

参考文献

我知道你们不爱看……所以我也就没写,有兴趣的同学自行百度吧……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13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一开即逝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