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杂谈FC时代的那些事儿

coconut
2018-05-22
> 杂谈FC时代的那些事儿

1988年有幸拥有一台FC而走上成为TVGAMER的道路,到现在也有30年了。平时也经常有在看游研的文章和视频,近日偶然间发现了征文活动,不禁心痒难耐,也想写点什么东西出来save一下自己的游戏记忆。FC年代虽然距今已久,但拜万能的互联网所赐,只要用心百度或者google就可以找到关于当时的许多资料。所以并无意奉上一篇味同嚼蜡的科普文章,只希望能从一位高龄玩家的视角,来分享那个年代的回忆。如果再能给同时代的玩家带来些共鸣,更是幸甚至哉。

·“过关游戏”“智力游戏”

任天堂的Famicom(FC,俗称红白机)在1983年推出,但直到87,88年左右,才陆续通过各种渠道进入中国并开始普及。最初(约1990年)国内的游戏机店里面虽然大部分卖的都是FC的盗版卡,但价格着实不算便宜,基本都在一百多到两百元左右。那时候的人民币还是相当有购买力的,小孩子肯定要靠家里经济支援,也不可能看到什么都任性买买买。那个年代自然是没有什么前瞻、评测、试玩视频,玩家交流的范围也就是仅限于自己的学校或者小区里。对没见过啥世面的FC时代玩家来说,买到的游戏好不好玩,基本上全看人品。理论上说,在店里买游戏之前是可以先试玩的。但如果不识好歹想用游戏店里的主机进行超过三分钟的深入体验,就会看到老板热情的笑容渐渐消失,用各种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向你传达讯息:亲,该掏钱了!而当回家之后不幸发现你买的这盘游戏其实完全不好玩的时候,就只能自认倒霉默念“胜败乃兵家常事,大侠我重新来过”然后继续攒钱准备开始下一次挑战了。因为当时约定俗成的规则是:游戏卡一经售出,不退不换。

当时开游戏机店的老板其实只是生意人居多,没有几个是真正喜欢玩游戏才开店,能真心实意给你推荐或者介绍游戏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当时买游戏真的是全凭运气。当年有幸很早就淘到了霸王大陆和FF2,但如果店老板能稍微懂一点游戏,他们绝对不会把这些“智力游戏”卖到和普通的ACT(当时俗称“过关游戏”)同样的价格。不过那个时候年龄小,什么都没见过,所以其实无论什么游戏都觉得好玩。记得第一次玩超级玛丽玩到1-4的时候,是真的被BGM吓得不行,一边瑟瑟发抖一边玩。现在想想也是好笑。

彼时所谓”智力游戏”的典型代表霸王の大陆。前作中原の霸者在国内流通甚少。

请填写描述

·单卡合卡租卡

最早的时候,游戏机店里卖的都是单卡,而合卡则是国内盗版技术发达之后的产物(比如所谓的“老四强“——魂斗罗、沙罗曼蛇、绿色兵团、赤色要塞,可以算是质量最高也最抢手的合卡)。当时卡带封面都会以“128Kx4”“高K金卡”之类文字来宣传,最初的合卡如4合一,8合一以至16合一,确实都是比较优秀的游戏。后来还有一种64合一,应该也有很多人玩过。虽然相对来说都是小游戏了,但起码都是不重复的正经作品。再后来盗版商就开始黑心没下限了,100合一,500合一,直到最丧心病狂的5000合一……记得买FC卡唯一一次掉坑就是93/94年左右买了张100合一,看卡带上面的游戏列表,那真是各种从来没听过的名字,一个比一个奇幻。那个时候年少无知以为捡到宝了,结果回家一看,全是重复的各种小游戏。更有甚者是直接给你跳到第二关开始就算一个游戏,跳到第三关开始又算一个……当时真是气得直骂娘。

当时脍炙人口的经典合卡之一,在“老四强”基础上加以改进的8in1,尚属良心合卡。虽然新增的四款游戏并不算顶级的经典大作,但胜在好玩。

请填写描述

因为FC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比较昂贵,所以有些店推出了可以租卡的额外服务。也就是像图书馆借书一样交一笔押金然后每次可以租一张卡回去玩,玩够了再换。换一次大约10-15元左右,再算上卡带本身的差价,多退少补。不过那个时候像小天才、胜天等台湾盗版主机已经在大陆开始流行了,玩FC的人一下子变多,所以一些公认的好游戏是长期租不到的。如果实在想玩,就只能找老板直接买下,抑或是每天准时报道,如祥林嫂般一次又一次询问:XXX游戏被还回来了没,还回来了没,回来了没……

·我曾经有一个同学,他说他知道怎么进水下八关,于是我请他吃了小食品……

再说说杂志90年代初期,早在电软以及前身GAME集中营出现之前,已有先行者们(其中有后来成为电软特约撰稿人的叶伟,张弦等)编纂了几种以单行本形式单独出版的游戏攻略书籍,国内发行量各在几万本左右。虽然其中很多部分有直接从国外翻译搬运之嫌,也有的部分谬误甚多,但对当时的玩家而言,已经是帮助他们披荆斩棘顺利过关的神通宝典了。而有幸购入这些攻略书并从其中得知各种秘技的玩家,也都变成了各自学校里最为帅气拉风的男人。出入行走,一呼而百应,自是威风至极。

90年代初市面上仅有的四五种游戏攻略书籍之一,虽然其中的大部分游戏在当时都闻所未闻,但小孩子的想象力总是无限的。一边阅读攻略一边幻想游戏的情节,也是别有乐趣。

请填写描述

·听说山寨机和魔改rom更配哦

到了FC时代后期,游戏机在有孩子的家庭中已经像自行车一样普及。主机市场则由专注山寨原版FC主机的各种台湾品牌以及切合国情高举寓教于乐旗帜推出一系列“学习机“的大陆厂商们分庭抗礼,对中小学生们轮番轰炸,想要在这锅所剩无几的汤里再多舀走几块肥肉。开明的家长带着孩子兴高采烈地去游戏店买一台老板推荐的“原装红白机”带回家,而没那么开明的家长,则被自己孩子真诚的眼神与“我们班上的同学都买了学习机学编程”的哀求所困扰,苦苦思索到底要不要给孩子买下一台听说跟电脑性能相差无几,能早日开发孩子智力的学习机。

小霸王其乐无穷。

请填写描述

就这样一直到93年左右,MD已经开始在中国的游戏机店里上架了。所以一般的店里都是放两台监视器,一台接FC,一台接MD。不过当时FC就算是在中国也已经开始没落,没什么新游戏了,基本都是国内盗版商魔改的各种rom。记得当时常去的一家店里长期插着一盘马里奥街霸在放demo,也不知道有多少无知少年买过这盘没节操到丧尽天良的卡。

这(哔)玩意,难道就是MUGEN的前身= =……

请填写描述

·走进新时代

现在回头想想,很意外地对当时机器的价格倒是还有印象。93年左右店里报价MD应该是700-800之间——后来也出现了价格只有2/3的国产山寨版MD,在此不提,SFC1100-1300。磁碟机2100。卡带的话,MD(当时不懂是不是正版,只记得统一都是黑卡)200元上下,SFC只有正版,平均400+。当时的情况是FC已然没落,SFC卡带和磁碟机都价格不菲,所以买MD来玩的人也不少。一般的游戏机店里演示MD用的游戏都是战斧,虽然内容相比街机版自然是有所缩水,但至少画面和音效在FC年代的玩家看来,已经有着相当的冲击力。每家店里的MD从早到晚都有一堆人在围观,即使这台主机其实已经发售了四五年,但这种从8bit到16bit最初的震撼,对那个年代的玩家来说,真的算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了。

我跟你嗦,这个比马戏团好玩多了。

请填写描述

到了1995年,无论是市场还是玩家的见识眼界,都已经开始成熟。像大陆的电软,香港的游戏志之类的游戏杂志也都在同步日本最新的动向。国内的游戏爱好者在杂志的引领下已经开始关注土星和PS的消息,而在主机方面,购买SFC+磁碟机的人开始变多。博士3,博士6这些名字,当时的玩家应该耳熟能详。光碟机自然是一步到位的最佳选择,但无奈大多数人是买不起的,所以当时都是自行购买3.5寸软盘拿去店里拷游戏(价格每张一元),或者直接买店里拷贝好的10元三张的游戏盘。8M一张,16M的游戏就两张,24M的就三张。编号就是16xxxA,16xxxB,或者24xxxABC。拿回家放在磁碟机里吭哧吭哧地读盘,一张读完了换一张。玩个24M的游戏起码也得个三四分钟,还得专门有一张软盘拿来放存档。如果运气不好存档的软盘丢掉了或者坏了,那就直接残念。

即使只有一台原始的博士3,也感觉像是拥有了整个世界。

请填写描述

而次时代主机方面,刚刚发售不久的SS和PS还没有杀出主机大战的重围。SS,PS,NEOGEO CD,3DO,PIPPIN,甚至VRBOY……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对那个时候的市场来说,一切都充满着谜团。究竟谁才是众多机种中最后的幸存者,没有人知道。

Apple与Bandai合作的次时代机种Pippin在95年6月游戏志创刊号上的介绍。这个时候应该没有任何人会想到,这台大家都觉得会与SS和PS大战三百回合的主机,最终的命运会有多么悲惨。

请填写描述

其实在最初,3DO的销售情况也还算不错。主机版本从初代的FZ1,三洋版,高仕达版到后来的FZ10,也是热闹了相当一阵子。唯一的问题,其实是游戏不行。那些真人影像的游戏看看还好,玩起来实在没什么意思。于是后来理所当然地挂了。

因为电软的大力宣传,Dの食卓应该是国内玩家最为熟知的3DO游戏。受当时技术及硬件条件的限制,如果这种画面放在今天,大概只能被标上《我有一个同学,学了三年动画……》这样的标题放在A/B站吧。

请填写描述

96年左右,国内基本已经脱离了洪荒时代,不用再把别人一两年前的游戏当成新作来玩,开始跟日本完全同步了。拜土星跟PS的疯狂盗版所赐,可说是想要什么有什么,想玩什么玩什么。日本游戏发售最晚不超过一周,你就能在中国的游戏店买到盗版。当然那个年代也有那个年代的特色,盗版初期的硬改啊,飞盘啊,土星的硬件加速卡啊,四五元钱一小时的PS房什么的。现在想想,也都是时代的眼泪了。

早期版本的PS破解芯片非常不完善,要用正版盘引导开机画面-迅速开盖取出正版盘-放入D版游戏才能正常玩到,俗称飞盘。

请填写描述

而时光流转直至今天,回头望去,在FC、MD和SFC被中国玩家接受、认知以及为之疯狂的那个时代,在2D与三维的交错空间中,陪伴了当时的玩家们无数个日夜的那些游戏,无论当初被制造商寄予了多少期望,无论曾经被多少人所喜爱,随着时间的流逝,终究是只能沉眠在故纸堆与大龄玩家的记忆里,等待着下一个被人提到名字的时刻了。

回来吧,我的黑鸟号。

请填写描述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coconut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留下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