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白夜谈】一个“人人皆老师”的时代

栓子
文化 2019-09-11
文化 > 【白夜谈】一个“人人皆老师”的时代

所谓“完美称谓”,我觉得“老师”可以算其中之一。

未来的历史学家研究到这几年的中国时,可能会为一种文化现象感到困惑:为什么这段时期的中国人,这么喜欢管别人叫“老师”?

只要花几百块钱买了《风花雪月》,你立刻就能当“真·老师”

不管怎么说,随着近几年人人都能被叫“老师”的风潮,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9月10日教师节,大家心里或多或少也感到与有荣焉。为了庆祝节日,在经过简单考证(指查维基百科)后,我被派来和大家聊聊“老师”——维基百科说这是个济南话词汇,而我,正好是个济南人。

也许吧,也许它确实发源于这个京沪线上的寂寞二线城市,但随着济南话载体的扩散,以及其他种种文化传播上的原因,“老师”(包括方言版的“老师儿”)这个称呼早已成为了全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在邻省河南,骑黑摩的也能当“老师儿”

在这背后更重要的,可能是我们对于“完美称谓”的需求。

有时候,我们是需要给对话添加一些背景,虽然已经不像古代的敬语那么复杂(想想日语!),但还是得靠称谓解决场合问题。《巫师3》去见恩希尔大帝的那段,那位十分讲究的侍从就特意强调了一番,避免白狼这种野蛮的北方人说错话:

这种情况下如果用“老师”,那就属于特指职业,比如大家都深痛恶绝的“张老师今天生病,所以体育课就改成数学课啦!”

但更多的时候,称呼这玩意儿就像是调味料,主要的用途是让我们避免直呼其名的尴尬,顺便再带出点趣味来。平时的交流,大多都出于这种目的,于是最好就要有一个方便好用的称呼,随时可以拿来套在别人的名字上面。

这么一来,首先淘汰的就是“先生”/“女士(小姐)”,要分性别,不方便。现在你如果被这么称呼,那要么就是正式场合,要么大概率是电话里的卖房广告。

在“老师”崛起前的漫长岁月里,比较流行的称谓大概是“同志”和“师傅”,老一辈人至今都比较喜欢用两个词开启和陌生人的谈话。

现在看的话,前者有点古板,后者更偏向于形容“富有经验”的劳动者,于是渐渐地也少了。后来,似乎还流行过一阵子互称“老板”的,但大家说来说去发现自己实际上也没几个钱,于是也就只剩揶揄的功能。

再到后来,就是“老师”的时代了——因为它还挺好用。不管性别,一句“X老师好”,基本就能解决称呼的问题。

它带点尊敬的意味,暗示对方的资历,承认对方的文化水平,亲疏关系也比较合适。如果是同辈之间互相用的话,还显得足够俏皮:“栓老师,今天是不是又出不来稿啦?”

而在我社这种注重效率的地方,我们甚至还会把这个称谓进行简化,变成什么栓老跳老kong老热老之类的,一下子就有了那种老成持重、端庄威严的意思。

所谓“完美称谓”,我觉得“老师”可以算是其中之一。

更何况,它还带着点禁忌的快感:上学时大家要仰视的对象,如今谁都能当。你是“老师”,我也是“老师”,苍井空是“苍老师”,罗永浩是“罗老师”……把敬意消解掉之后,剩下的很难再有什么严肃的意义。

就像《魔兽世界》里那样,既然大家都成了艾泽拉斯的勇士,那这个高大上的勇士也就不过是个每周刷刷声望的打工仔而已了。

我们只是为了它打工而已

正因如此,有时候被别人用“老师”称呼的时候,我的心里还是会觉得怪怪的。

我会想起生命中遇到的那些,真正的老师们。

我会想起课间讲数学题一直讲到上课,自己连水都来不及喝的数学老师,我会想起在我的作文下面认认真真写上百字批改和建议的语文老师,我也会想起其他很多的,认真对待学生的老师们。

再宽泛一点,那些为我们做了“传道、授业、解惑”的那些人们,其实也值得在今天被想起——工作上给你提供建议和指导的前辈、带着你打团本灭了一次又一次的老团长、《黑暗之魂3》洛斯里克电梯井里的吸魂鬼(它甚至还给你发钱!),以及,在一段亲密关系中,让你变得更成熟的另一半。

既然它已经逐渐褪去光环,变成一个日常中再普通不过的好用称呼,那么在今天小小地怀念一下那些真正的老师们……我想应该也不错吧?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17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栓子
好奇心是人类的宝藏。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