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白夜谈】为动漫放声哭一场吧

跳跳
文化 2021-03-10
文化 > 【白夜谈】为动漫放声哭一场吧
收听文本
0:00/0:00

题图 / CaesarZX题图 / CaesarZX

对一个立派的成年人来说,因为一部文艺作品——尤其是一部动漫而哭泣,不像对青少年那样,是个值得拿出来炫耀的事。

首先,成年之后,哭泣的作用越来越小,有个社会学名词叫“人类哭泣边际递减效应”(我刚刚编的)。婴幼儿的哭泣能换来两个成年人全部的关注,少年的哭泣能招致朋友的担忧和关心,青年的哭泣能在自己没人关注的微博上写成三条225字长微博,然后获得16个转发。而成年人的哭泣呢?“他哭了”,“一定发生了特别悲惨的事,别去烦他”,非常感谢,可其实只是看了一集动画片而已。

其次,相比其他文艺品类(比如诗歌、小说或者绘画),动漫确实没那么厚重的底蕴,表达的东西没那么严肃深刻。一个人因为《卡拉马佐夫兄弟》哭泣是有文学领悟,因为《星月夜》哭泣是通感能力强,因为动画片——除非是《星际牛仔》《铳梦》这样的动画片——哭泣呢?恐怕只能得到一句“青春真好啊”的评价。

我确实见过因为《星月夜》流泪的人

最后,从社会意义上来说,“被虚构的事物感动到哭泣”对成年人不算是什么好的品质。今天我被动画片感动落泪,很可能明天就上了某个会讲故事的投资人/基金经理的当。

对于能让某些青少年观众感动不已,说出“这部作品塑造了我”的动漫,成熟的成年人似乎应该克制、含蓄地夸奖它的技法成熟、分镜优秀,点到为止地说明视听艺术如何造就巨大的情感张力,同时又以旁观者、评论人的身份与作品保持一定的疏离,以显示自己的判断依旧冷静,没有“私货”。

我实在是烦透了这些。《赛马娘》第二季昨晚刚刚播出的第十话让我泣不成声。

这第十话的剧情本身倒没什么好说的,给没有接触这部番的读者大致解释一下:片中一匹潜力无穷的名马(可以理解为跑步运动员)多次骨折,职业生涯大受打击,最后在悲哀中决定退役,结果一位成绩平平却自顾自把名马当做对手的赛马娘,在名马的告别演唱会上,用自己百折不挠的跑法挽回了名马的斗志以及职业生涯。

仅此而已,这种桥段想必大家都已经在各类文学作品里见过很多次,从技法上分析也很简单,制作组用了两三集无数镜头来铺垫这一话最后的情感爆发,仿佛一碗放了十二枚鸡蛋的蛋炒饭,效果自然爆炸。

有模糊黑边的孤独远景镜头

我想说的也不是赛马娘这部番或者这段剧情本身,而是另一件事:有时候你得忘记很多规训、礼节、乃至社会常识,才能真的享受一些东西。如果一个观众总是想着一部动漫、一部电视剧的技法如何,演员演技如何,是不是有男性凝视,永远没法享受很多东西。

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Skin in the game(这次不是我编的),讲的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对某项投资/业务投入金钱,那么他关于这项投资/业务的话就是不可信的,因为他没有利益在其中。

对国产剧的讨论就是这样。不管在豆瓣还是其他社交媒体,一部国产剧出来之后,似乎所有观众都能出来说几句内行的话:“这部剧的整体结构太赶”、“某演员对角色的理解如何”,甚至衍生到剧组背后的资本搏杀……却很少有人提到自己有没有从剧中获得享受,情感上的、美学上的,很少有人提到自己投入其中的感情。

如何评价:“不谈好坏”

评价小说乃至广义的文学作品也类似。虽然现在大家已经不再问文章的中心思想了,但从语文课上传承下来的那套分析思路仍然刻在我们的骨子里,尤其是对一些相对散的文章而言。读者朋友们,你们在看到一些白夜谈(比如这篇)的时候,会想要询问“作者要表达什么主题,或者是要抒发什么感情?”大部分时候,这是作者的技法不够好,但也有一些时候,是因为作者并没有想要表达某一个观点,也许作者自己就是自我矛盾的,也许我们所有人都是。

有一个麻烦的悖论: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投入巨大情感和写出雅俗共赏的通俗评论文章是相悖的,很难同时做到。当一个人为某部作品哭过,这部作品就和他的人生有了联系,成了他自己的一部分,而人没法对自己的一部分做出准确公正的评价。有时候我司的一些游戏评测,反而不会交给非常偏爱这个游戏类型的编辑,而是会尽量选择一个懂行但是对类型本身没那么爱的编辑,以防止文章显得厨力太重。

不过,即使我的泪水让我没有办法写下关于赛马娘的任何长篇评论(比如说对这部番和衍生游戏的点评本可能会成为一篇头条文章),我也完全不会后悔。

固然是那些提纲挈领、那些规则和技法让我们成为一个可靠的社会人,但如果你想在成年之后还因为某个文艺作品——尤其是某部动漫或者电视剧而哭泣,也得试着忘记它,试试真的Skin in the game。



展开全文

扫码关注

游研社公众号

小程序

游研社精选

15
快速评论
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评论时间
查看全部评论
  • 首页
  • 下一页
  • 页 / 共
作者:跳跳
一只鱼人
相关阅读
App内打开